六新社会运动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第2页)
[14]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第322页。
[15]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60页。
[16]JudithMardZLukás,Theory,dPolitiewBrunswick(U。S。A)andOxford,1989,p。5。
[17]《卢卡奇自传》,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156页。
[18]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76页。
[19]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77页。
[20]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56页。
[2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48页。
[2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50页。
[23]阿多诺:《主体与客体》,《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13页。
[24]阿多诺:《主体与客体》,《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21页。
[25]马尔库塞:《理性与革命》,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26]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6、200页。
[2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653页。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653~654页。
[29]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05页。
[30]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29页。
[3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27页。
[3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29页。
[33]周穗明,等:《新马克思主义先驱者》,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页。
[34]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7页。
[35]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9页。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696页。
[37]《卢卡奇自传》,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252页。
[38]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9页。
[3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页。
[4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2页。
[4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2页编者著。
[42]霍克海默:《批判理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43]马尔库塞:《单面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页。
[44]马尔库塞:《单面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
[45]马尔库塞:《单面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页。
[46]马尔库塞:《单面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