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棋者终为棋子(第2页)
其实不用特意走两步,几个纵火的都饿的前胸贴后背了,整天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哪还有力气跑路,没几步就全倒下了。
身上掉出了一块刻着“甄”字的玉佩。
围观的人一眼认出这是汉军三不祥之一甄家的下人,他们就是甄家所剩无几的最忠心的奴才,为了帮助甄家还债作为奴仆的他们也出来打工了。
既然人证物证俱在,那就扭送到顺天府。
几个人果然对甄家忠心耿耿,不管怎么威胁都不肯说一个“求”字。
突然有一个人脸色好像霜打的茄子,连半跪都撑不住了直接往地上一摔,门牙都磕掉了一嘴的血。
这症状让人幻视之前沈眉庄外祖家的传染病,简直一模一样。
顿时不论堂上堂下所有人犹如炸了锅,纷纷尖叫着四处逃窜。
一时间京内人心惶惶,聚集在甄,沈,夏三家门前的说书先生,戏子,要债人合伙搭棚子,结合甄,沈,夏三家近日频发火灾,甄,沈两家更是携带传染病的祸害,用各自的才能传达给京内每一个人,将汉军三不祥落魄的源头说成是他们命中犯冲。
疑似邪祟作乱,而且邪祟可以像传染病一样到处传播。
否则为何是她们三家频频出事,甚至连累了同为汉军旗的年家。
不管怎么说,京内只保留了一个观点。
甄,沈,夏之前就坐实过不详,如今发生的这些事更证明汉军三不祥名不虚传。
他们是灾星,是一切祸乱的源头。
更有甚者提议,留着他们就是纵容邪祟作祟,不如请求皇帝做主,将甄,沈,夏三家赶出京城,唯有这样才能驱除邪祟,让京城恢复宁静。
没等京内行动,江南先表明绝不接受这三家,如果敢乱闯必让甄,沈,夏付出代价。
隔了一日,京内汉军三不祥加了新的内容。
甄家那几个奴仆没死的都招了,声称因为他们的父母被甄家扣押,所以不得不听从甄家吩咐。
甄家一无所有后狗急跳墙,所以联合沈家策划了这场大火。
对夏家,是恨夏冬春借走了甄嬛,沈眉庄的运,导致甄家,沈家频频倒霉。
对年家,是以牙还牙的回报,之前年家火烧甄,沈,夏三家,还盗走财物,致使三家损失惨重,夏家不敢惹年家,只能由他们两家做主谋划了这场火灾。
可是民众经过三家门前围堵的说书先生和戏子,要债人联合为民请命的说辞,在意的重点从来不是为什么起火,而是为何三个邪祟附体的灾星还能留在京城。
住着旁人几辈子不吃不喝,所有积蓄加一起都买不起的三进四合院,过着他们此生和来生无望的锦衣玉食的生活。
此时他们只有一个心愿,将甄,沈,夏家产包括房子,地契,田地全部充公,全族所有人不管几代都不准参加科举,不准放贷,不准买卖,这才是三个灾星应有的惩罚。
为此上千民众或咬破手指,或用刀具划破手指,连夜写了一封“千人请辞”的血书。
接着平日里围堵甄,沈,夏的说书先生,戏子,要债人全撤离,他们紧跟了甄,沈,夏附近所有酒楼的店家,小二,沾点边的街坊邻居,京内制衣,卖首饰,胭脂水粉等等所有铺子的商家,以及书画家,诗人,清朝流行小说作家,连京内不管有无名气的媒婆们都特意赶来,拥护“千人请辞”的血书一起到皇宫门口集体下跪。
乌压压的跪倒一大片,谁见了都会觉得恐慌。
年世兰在后宫都听见了这件事,她打心里畅快,只想甄嬛和沈眉庄两个贱人也跟着一起离开京城,最好两个家族的所有族人都死在半路上,让这作恶多端的两家断子绝孙。
哥哥因为年家田地被甄家,沈家联合烧毁怒火冲天,所以联合他扶持的官员,所有人脉集中弹劾甄远道和沈自山。
年家,门口的闹剧先不表。
满洲上三旗都统正联名写一封奏折——牵头的正黄旗满洲都统马佳·巴图鲁正是安佳·陵蓉的外祖父。
他认为现在是赢得民心的好机会,不如顺水推舟借皇帝接下来颁发的旨意,一起给民众一个交代,也好让人们看到他们满洲旗人是以顺应民意为核心而统治的。
明黄色的册子,代表的不止是皇帝的绝对命令,还有万众瞩目,民心所向的那个结果——
甄远道,沈自山,夏威全部贬为城门看守,其中甄远道,夏威家族族人与姻亲族人直系三代终身不得科举,不得买卖,不得放贷,不得与旗人通婚,家族产业全部充公,沈自山在原有禁令上与以上一样,即日起除了四位宫嫔,甄远道,沈自山,夏威本家族族人与姻亲族人全部离开京城,没有允许永不准回京,违者按抗旨不尊论处。
这道旨意看似圆满,民心始终认为汉军三不祥的源头正是那三位宫嫔。
然皇命难违,况且有这场“千人请辞”血书游行带头之一的说书先生,戏子联合规劝——她们全族的人都被驱离京城,孤家寡人还能翻天不成。
言下之意能有这么个结果,已经算皇家回应民心所向了。
便不再继续游行,纷纷原路返回各自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