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小雨(第2页)
“可能只是我个人的怪癖。”秦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喜欢透过表象,去看真实。哪怕那个真实……并不美好。”
就像她看穿了自己华丽外表下的疲惫一样吗?唐婉诗想。
她们没有再谈论“华裳”,没有谈论设计,也没有谈论那个“替身”的过去。只是随意地聊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关于书,关于电影,关于城市里某些不为人知的角落。
大部分时间是秦伍在说,唐婉诗在听。秦伍的声音很柔和,语调起伏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她知道的很多,见解也常常出人意料地独特和深刻,完全不像她外表看起来那么单纯无害。
唐婉诗发现,自己紧绷的神经,在江风和这絮絮低语中,慢慢地松弛下来。那杯热可可的暖意,从胃里蔓延到了四肢百骸。
走到步道尽头,该回去了。
秦伍送唐婉诗到车边。
“谢谢你的热可可。”唐婉诗拉开车门,说道。
“您喜欢就好。”秦伍站在车外,围巾下的笑容温暖而真实,“晚安,唐小姐。”
唐婉诗看着她冻得发红却洋溢着满足的脸,点了点头:“晚安。路上小心。”
车子驶离江边,后视镜里,那个穿着米白色羽绒服的身影还站在原地,像一枚被钉在夜色里的、温暖的图钉,渐渐变小,直至消失。
车内的暖风开得很足,唐婉诗握着方向盘,看着前方被车灯照亮的道路。
那片羽毛,似乎真的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慰藉。
而她开始觉得,偶尔依靠一下这片羽毛,或许也并非不可接受。
破茧”项目组的成立,像在“华裳”内部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明面上,唐禹哲给予了唐婉诗前所未有的支持与权限,但只有身处其中的唐婉诗才清楚,那所谓的“支持”是何等沉重的枷锁。
财务部的“协同管理”意味着每一笔超出常规的预算都需要经过繁琐的论证和审批;总部“统一把控”的市场推广,使得她任何一个富有创意的宣传点子都要在层层汇报中磨去棱角,变得符合所谓的“品牌调性”;而“定期汇报”和“共同决策”,更是将她的每一步都置于叔叔的监视与掣肘之下。
唐婉诗像一只被无形丝线牵引的狮子,空有力量与锐气,却不得不遵循着别人划定的路线前行。她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了项目,与设计团队反复推敲细节,与供应链争分夺秒地确认物料,还要应对来自各方,尤其是以李明总监为首的保守派的质疑和暗中使绊。
她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领导力,将压力化为动力,带领着被她理念吸引的团队成员,硬是在重重限制下,将“破茧”的雏形一点点搭建起来。但高强度的工作和无处不在的政治角力,依旧让她感到了疲惫,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源于孤独的倦怠。
这天晚上,项目组为了攻克一个面料工艺的难题,又一次加班到深夜。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冷雨,敲打着玻璃,更添了几分寒意。唐婉诗打发走了最后几个团队成员,独自一人留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巨大的环形办公桌上铺满了设计稿和面料样本,电脑屏幕还亮着复杂的数据图表。
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感攫住了她。她为之奋斗的,是父母留下的基业,可如今坐在这里,面对的是叔叔的算计,同僚的倾轧。胜利似乎遥不可及,而过程充满了令人作呕的妥协。
她拿出手机,屏幕的光在黑暗中有些刺眼。龙海天发来了几条嘘寒问暖的信息,她扫了一眼,没有回复。那些浮于表面的关心,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手指无意识地滑动,最终停在了与秦伍的对话框上。上一次联系,还是江边散步那晚。
鬼使神差地,她点开了输入框。
「还在忙?」
消息发出去,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她将手机放在桌上,目光重新投向窗外被雨水模糊的城市光影,心里并不确定会得到回应,也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回应。
然而,几乎是在她放下手机的下一秒,屏幕就亮了起来。
「刚结束一篇稿子。唐小姐,您还在公司?」后面没有跟着任何表情符号,简洁得有些异常。
唐婉诗看着这行字,几乎能想象出对方此刻正凝神盯着屏幕的模样。
「嗯。」她回了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