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余音(第1页)
承和十四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缠绵些。细雨如酥,悄无声息地润泽着建康城的每一寸土地,秦淮河上烟波迷离,两岸新柳如烟,桃花灼灼,织就一幅氤氲着水汽的江南水墨。战火的记忆已被时光冲刷得泛白,新政的根基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稳固,这座古老的帝都,正沐浴在一种前所未有的、从容而繁荣的安宁之中。
又是一个休沐日,天光初绽,细雨暂歇。萧方等没有穿那身象征至高权力的明黄常服,只着一袭素雅的雨过天青色锦袍,玉带束腰,发髻以一根简单的青玉簪挽住,牵着已满六岁、活泼好动的皇太子萧启,悄然出了宫门。没有卤簿仪仗,没有前呼后拥,只有数名同样身着便服的贴身侍卫远远扈从,父子二人如同寻常士绅家的爷孙,安步当车,向着钟山南麓走去。
通往皇家陵园的神道,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两旁古柏森森,经雨之后愈发苍翠欲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小萧启今日格外兴奋,穿着小小的宝蓝色骑射服,虎头鞋踩在湿润的石板上,发出啪嗒啪嗒的轻响。他一会儿挣脱父亲的手,跑去追一只翩跹的菜粉蝶,一会儿又蹲下来,好奇地研究石缝里刚刚探出头来的蕨草。
“父皇,我们是要去看皇祖母吗?”小家伙跑得微微出汗,红扑扑的脸颊像初熟的苹果,他仰起头,乌溜溜的大眼睛里充满了纯真的好奇。
方等停下脚步,掏出绢帕,细心为儿子擦去额角的细汗,目光温柔地望向陵园深处:“是啊。皇祖母就在那里睡着。”
“睡着?”萧启歪了歪头,“就像启儿晚上睡觉一样吗?那她什么时候醒呢?”
方等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一丝微酸而柔软的涟漪。他蹲下身,与儿子平视,耐心地解释道:“皇祖母累了,要睡一个很长很长的觉。她不会像启儿一样醒来了,但她会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看着我们,看着启儿长大。”
小家伙似懂非懂,但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伸出小手,重新握住了父亲修长的手指。
陵前梧桐
徐昭佩的陵墓,依山面水,规模并不追求宏大夸张,却处处透着精心与雅致。汉白玉的栏杆洁净无尘,墓碑上镌刻的“辅天启圣敬哀皇后”八字谥号,笔力遒劲,在雨后初霁的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墓旁那棵当年她亲手种下的梧桐树,如今早已亭亭如盖,枝干虬劲,新生的叶片嫩绿欲滴,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方等亲手清理了墓前石台上偶尔飘落的几片树叶和花瓣,将带来的时令鲜果与一束初开的紫芝(象征着祥瑞与怀念)轻轻摆好。他凝视着墓碑,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那冰冷的石头,看到母亲慈爱而坚毅的面容。多年的帝王生涯,早已让他学会了将情绪深藏于心底,但在此刻,在这方只属于他们母子的天地里,那刻意筑起的堤防,似乎也悄然松动,流露出不易察觉的思念与感伤。
小萧启则安静了下来,他学着父亲的样子,肃立在墓前,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最后目光定格在那棵高大的梧桐树上。
“父皇,”他小声问道,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皇祖母,“皇祖母……她真的就在这里吗?就在这下面?”
“是啊。”方等伸出手,轻抚着那冰凉而坚实的墓碑,声音低沉而肯定,“皇祖母就在这里。她在这里,看着我们,也看着我们脚下的这座建康城,看着我们大梁的万里江山。”
微风拂过,梧桐树叶的沙沙声愈发清晰。方等抬起头,望着那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光泽的宽阔叶片,思绪不由得飘回了很久以前。那是他刚刚登基不久,根基未稳,内忧外患如影随形。母亲带着他来到这里,亲手掘开泥土,种下这株看似弱不禁风的树苗。她额上沁着细汗,裙角沾了泥土,却毫不在意,只是指着那幼小的树苗,对他说道:
“等儿,你看这梧桐。古人云,凤凰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母后今日在这里种下它,是希望它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能引来凤凰;更希望我的等儿,能成为一位德行昭彰、勤政爱民,文治武功皆足以匹配这江山,值得凤凰来栖的好皇帝。”
那时,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惶恐,母亲的这番话,如同暗夜中的灯塔,给了他方向和力量。如今,梧桐已然参天,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他不知道世间是否真有凤凰,但他知道,他一直在努力,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让这个国家从分崩离析、饿殍遍野的绝境中挣扎出来,走向了稳定、繁荣与开放。他或许尚未达到古之圣君的高度,还有许多理想未能完全实现,但他尽力了,无愧于心,更无愧于母亲的在天之灵。
盛世画卷
父子二人在陵前静立了许久。方等低声对着墓碑,如同往日汇报政务一般,轻声述说着这几年的变化:
“母后,江北淮西的屯田已大见成效,去年粮仓丰盈,儿臣已下诏减免了那边三年的赋税……科举取士,今岁又多了几位寒门才俊,文章策论,颇有见地……《梁律》推行顺利,儿臣听闻,地方上因‘罪止其身’而得以保全的家庭,皆感念朝廷仁德……水师新建了楼船,海商航线已至扶南、林邑,带回了新的稻种……”
他的声音平和,带着一种汇报与告慰的意味。小萧启在一旁安静地听着,虽然不太明白那些具体的事务,却能感受到父亲话语中对皇祖母那份深沉的思念与敬重。
夕阳开始西下,天边被染成一片瑰丽的金红色,层层叠叠的云霞如同织锦,铺满了半个天空。建康城中,炊烟袅袅,继而,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初时星星点点,逐渐连成一片温暖璀璨的光河,与天边的晚霞交相辉映,勾勒出帝都庞大而安宁的轮廓。
该回去了。方等最后深深看了一眼墓碑,牵起儿子的手,缓缓步下陵前的台阶。小萧启似乎还沉浸在某种情绪里,不再蹦跳,乖乖地跟着父亲。走出一段距离,他忽然回过头,晚霞将他小小的身影勾勒出一圈柔和的金边。他睁着那双酷似祖母的凤眸,认真地问出了那个盘旋在他心头许久的问题:
“父皇,皇祖母……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呀?”
方等的脚步顿住了。他也回过头,最后望了一眼暮色中愈发静谧肃穆的陵墓,以及墓旁那棵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与他们作别的梧桐。然后,他转回头,看向儿子充满好奇与期待的小脸,望向那一片由他和母亲两代人呕心沥血、共同守护、如今正沐浴在太平光辉下的壮丽山河。
他的脸上,缓缓露出了一个混合着无尽思念、深沉感激与难以言喻温柔的复杂笑容。那笑容里,有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有对母亲坚韧一生的敬佩,更有对这来之不易的盛世景象的欣慰。
他轻轻说道,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和穿越了时光的悠远回响,清晰地落入萧启的耳中,也落入这苍茫的暮色里:
“她啊……”
“……是为我们,撑起这片天空的人。”
暮色渐浓,最后的霞光隐没在山峦之后,深蓝色的天幕上,开始闪现出稀疏的星子。父子二人携手归去的身影,在漫长的神道上被拉得很长很长,最终与渐深的夜色融为一体。
身后的陵园万籁俱寂,只有那棵梧桐树,依旧在带着寒意的春风中,执着地沙沙作响,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关于坚守、关于成长、关于牺牲、关于爱与责任的往事,那一段终将铭刻于青史、余音袅袅的传奇。
而前方,建康城的灯火愈发璀璨明亮,如同一条地上的银河,安静而有力地映照着这个承前启后、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太平盛世。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