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灯(第3页)
宋初旸与祝斯年向前走着,忽然,一道黑影如鬼魅般从他们身后“嗖”地闪过。二人几乎同时转身,宋初旸瞬间拔剑出鞘,剑身寒光闪烁,护在身前;祝斯年伸出两指,凝聚真气,挡在胸前。然而,四周除了簌簌飘落的灰烬,再无半点动静。
“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分开探查,天黑之前在此处汇合。”祝斯年低声说道。
宋初旸点头。
云岫是个风水绝佳的地方,山清水秀,繁花似锦,美得犹如人间仙境。可如今却看不出过往半点美景。那些娇艳欲滴的名贵花朵早已不见踪影,就连路边生命力顽强的野草,也被熏得枯黄萎靡,毫无生机。
祝斯年在废墟中小心翼翼地探寻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却一无所获。就在他准备转身去别处查看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凌厉的剑气。
他心中一惊,猛然回头,只见一道寒光扑面而来,剑尖眼看就要刺中他的咽喉。
千钧一发之际,又一柄剑横空出世,精准地挡住了这致命一击。
祝斯年见一个少年手持长剑闪身向前,身姿矫健,与那不知从何而来的刺客激烈交锋。少年一身精练铠甲,面容不过十八九岁,眉宇间的英俊被战场厮杀的戾气填满。
他急忙施展气凝万象之术,这真气本可于无形中控住刺客的剑,此刻却不能伤刺客半分。
祝斯年心中闪过一丝疑虑,微微蹙眉,帮孟景铄应付那刺客。孟景铄武艺高强,剑招凌厉,几个回合便将刺客逼入了下风。
孟景铄收剑伸手,欲揭下刺客脸上的布条,突然,又一名刺客从暗处跑出,手在空中一挥,一团浓浓的迷烟便瞬间弥漫开来。那两名刺客趁着烟雾迷蒙,迅速逃窜。
孟景铄连忙捂住口鼻。
祝斯年见状,手指一动,指向刺客逃跑的方向,孟景铄的佩剑瞬间出鞘,如一道闪电朝迷雾刺去。待迷烟渐渐散去,刺客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剑刃上一抹殷红的血迹。
祝斯年手指再动,那柄剑便回到手中。他取出手帕,仔细擦净上面的血。
孟景铄转身,祝斯年将剑重新插回他手中的剑鞘。二人抬头对视。
孟景铄的目光触及祝斯年那双纯净而深邃的眼窝时,心中一动,嘴角微微上扬,轻声道:“你长得……”一语未尽,只觉一阵头晕目眩,身子一软,便倒在了祝斯年的肩膀上。
少年那抹笑将戾气一扫而空,独留昆仑仙般的英俊潇洒,祝斯年心跳不免漏了一瞬。
他认出这少年将军便是当今工部尚书之子孟景铄,十三岁入伍,十五岁率军攻破敌都,封云麾将军,十八岁收复大漠边疆,从此名声大振。
此刻与他相遇,恐怕不是巧合。
祝斯年常年修炼气凝万象的真气,虽内力深厚,可身形却比常在战场厮杀的孟景铄单薄了些。他有些吃力地扶起孟景铄,心中暗自嘀咕:“沉……”
宋初旸早已等候多时,看到祝斯年半背半搂着一个陌生少年走来,满脸惊讶:“这是……”
“天色已晚,我们先回客栈。”祝斯年简短说道。
“哦……哦哦。”宋初旸虽满心疑惑,却也不再多问。
书澜坐在客栈门口不知等了多久,看到自家少爷被人背着回来,顿时慌了神:“少爷,少爷你怎么了……”
祝斯年将孟景铄轻轻放下,说:“只是中了些迷烟,好好休息,没什么大碍。”说罢,与宋初旸回到房间。
“那是孟将军?”宋初旸问。
“是。”
“怎么会这么巧?”
祝斯年从胸口取出沾了血的手帕,说:“气凝万象伤不到刺客。”
“刺客?冲你来的?你受伤了?”
“不知来意。这是刺客的血,遇到孟将军,帮我挡过去一剑。”
“怎么会伤不到刺客?这气凝万象是你师父教与你的秘籍,强悍无比。不说气凝万象,就是普通的真气,练至九阶也可一人抵千军万马,七阶无人能近身,对付一个刺客应当绰绰有余才对啊。”
祝斯年的真气已练至六阶,若状态足够好,也可与七阶武将一战,换个两败俱伤。
宋初旸举着那手帕瞧了又瞧,闻了又闻,看不出有什么端倪:“罢了,明日再细细查探。”说罢回自己房间里去。
祝斯年捏着那手帕,心中已有答案,眼珠一转,往客栈的厨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