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第1页)
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相拥而眠的两人身上。第二天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快十一点了。旅途的疲惫和高原的后遗症似乎被这一场酣畅淋漓的睡眠彻底驱散。两人懒洋洋地起床洗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慵懒而满足的氛围。
对着镜子刮胡子时,沈轶透过镜子的反射看着正在刷牙、满嘴泡沫的颂衍,随口问道:“想吃什么?我让餐厅送过来,或者我们出去吃?”
颂衍漱了口,擦掉嘴边的水渍,眼睛亮晶晶地说:“别在酒店吃了!我科室里的同事说,南山那边,邮电大学附近,有一家特别地道的‘苍蝇馆子’,做的江湖菜一绝!我们去尝尝?”
沈轶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苍蝇馆子’?听着就不太卫生,算了吧小衍,别乱吃。我知道有家不错的西餐厅,环境安静,食材也讲究。”
颂衍立刻摇头,脸上露出夸张的抗拒表情,“沈总,我在国外吃了整整十三年的西餐,牛排、沙拉、意面……现在闻到那个味儿都快条件反射反胃了。我现在就想吃口热乎的、有锅气的江湖菜!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他刻意用了句粗话来表达强烈的渴望。
沈轶看着他那副可怜巴巴又坚决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可是……你知道我吃不了太辣。”
“行啦!”颂衍凑过来,晃着沈轶的胳膊,“江湖菜又不是只有辣的,肯定有清淡的菜式,比如蒜泥白肉、青菜圆子汤什么的。我保证给你点不辣的!你就陪我去嘛,嗯?”
面对颂衍难得的撒娇攻势,沈轶最终败下阵来,抬手揉了揉他的头发,语气带着纵容:“行吧,都听你的。
颂衍立刻眉开眼笑。
两人下了楼,沈轶习惯性地就要往停车场走,准备开车。颂衍却一把拉住了他:“等等!别开车了。”
“怎么了?”
“我两都找不到路,在Y市导航也不一定准,最主要的是那里不好停车。”
沈轶点了点头:“嗯,听你的。”
颂衍站在路边,伸手拦车。很快,一辆亮黄色的出租车——被本地人戏称为“黄色法拉利”——精准地刹停在他们面前。司机是一位约莫五十岁上下的大叔,皮肤是常年奔波晒成的古铜色,剃着利落的板寸,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头十足。他穿着一件略显陈旧的深色Polo衫,嗓门洪亮,带着Y市人特有的爽朗和热情。
两人刚坐进后排,司机大叔就通过车内后视镜打量了他们一眼,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热情地招呼:“老师,去哪里噻?”声音中气十足。
颂衍也用Y市话回应:“师傅,麻烦切(去)南山邮电大学。”
“要得要得!”司机一边自信满满地说着,一边麻利地启动车子,“两位老师把安全带系好哈,坐稳当点!”
话音刚落,车子就像离弦的箭一样“轰”地窜了出去,汇入车流。强烈的推背感让沈轶下意识地抓住了车顶的扶手。颂衍也被这起步速度惊了一下,忍不住用方言说:“师傅,你勒个速度……是不是有点快哦?”
司机头也不回,理直气壮:“快啥子快嘛!你看导航,路都是绿的,我勒个速度,刚刚好!”
颂衍哭笑不得,指着空荡荡的中控屏:“师傅,你导航都没开……”
“开啥子导航嘛!”司机大叔声音更洪亮了,带着几分自豪,“我跑了几十年车,Y市的大街小巷,哪条路限速多少,哪个路口容易堵,我闭到眼睛都晓得!开导航那是新手才干的事!”两人牛头不对马嘴的说着,
一旁的沈轶完全听不懂两人在说什么,只觉得司机语气激昂,车速时快时慢,他只能紧紧抓着扶手,身体随着车辆的变道和加减速微微晃动,体验着Y市出租车特有的“速度与激情”。
这时,旁边一辆车慢悠悠地打着灯,试图变道挤到他们前面。司机大叔的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他猛地一按喇叭,发出刺耳的长鸣,同时迅速摇下车窗,探出半个脑袋,用一串连珠炮似的方言大声“问候”道:“你会不会开车哦!开的跟他妈曲线(蚯蚓)一样快!你黑(很)保护动物迈(吗)?开个20几码,老子打掰掰脚(光脚走路)都比你快!”
沈轶虽然听不懂,但那生动的语气、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司机大叔脸上那种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实在太过传神,让他一下子没忍住,“噗嗤”笑出了声。他还是第一次亲眼见识到Y市出租车司机这种充满市井智慧和戏剧张力的“路怒”文化。
司机骂痛快了,缩回头,关上车窗,还有点不好意思地通过后视镜对颂衍说:“不好意思哈弟娃,看到那种开得磨皮擦痒(磨蹭)的,心头鬼火冒(很生气),决(骂)了他几句。勒个空调开得得不得冷哦?冷了我调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