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第1页)
青阳初级中学的校门,是用铁艺雕花的黑色大门,旁边立着烫金的校名牌匾,在九月的阳光下闪着光。
能踏进这所区重点中学的门槛,对于春晖福利院的孩子们来说,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陆青做到了!
他穿着陈伯特意为他买的那件洗得发白、但干净整洁的蓝色运动服,背着福利院一位考上大学的姐姐留下的旧书包,里面装着崭新的课本和笔记本。
他的成绩足够优异,获得了学费全免的资格,这是他能为福利院减轻的最大负担。
然而,重点中学的光环,如同阳光下的泡沫,看似绚丽,却脆弱得不堪一击。
它无法穿透某些人眼中固有的偏见,也无法掩盖陆青身上那些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标签——孤儿院出身,沉默寡言,衣着朴素得近乎寒酸。
初一(三)班的教室宽敞明亮,桌椅是半新的。同学们大多来自本区的职工或小商人家庭,虽非大富大贵,但也算衣食无忧。
半大的孩子,正处于敏感而躁动的年纪,开始下意识地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讲究穿着、零花钱、甚至父母是做什么的。
陆青像一滴不慎落入油中的水,无论他如何试图降低存在感,那份源于出身和性格的“异质”,总是让他无法真正融入。
他习惯性地选择了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角落,那里光线充足,又能将整个教室的动静尽收眼底,且不易被人从身后打扰。
他大部分时间都安静地坐着,不是看书就是做题,仿佛周遭的嬉笑打闹都与他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这种沉默和隐忍,在某些人眼中,并非低调,而是懦弱可欺的信号。
以赵刚为首的三个男生,是班级乃至年级里出了名的“刺头”。
赵刚个子高大,比同龄人壮实一圈,父亲据说是在菜市场管理摊位的,母亲是家庭妇女,平日里对他颇为溺爱,养成了他蛮横冲动的性子。
他身边总跟着两个“小弟”,一个叫王浩,瘦高个,眼神灵活,惯会溜须拍马;另一个叫孙晓斌,矮胖,力气大,是赵刚的“金牌打手”。
这三个人精力过剩,无心学习,最大的乐趣就是用拳头和恶作剧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寻找校园生活的“刺激”。
陆青,这个突然出现的、没有任何背景的“异类”,自然而然地成了他们眼中的软柿子。
起初只是些无伤大雅的小打小闹。陆青起身去接水,王浩会“不经意”地伸脚绊他一下,看着他踉跄,和孙晓斌挤眉弄眼地笑。
陆青放在课桌上的书本,会在他去厕所的间隙,“莫名其妙”地掉在地上,沾满脚印。他的课桌抽屉里,偶尔会出现不知谁扔的废纸团、吃剩的零食包装袋。
陆青总是默默地弯腰捡起书本,用袖子仔细擦去灰尘,将歪斜的桌子扶正,把垃圾清理干净。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平静无波,仿佛这一切只是风吹过的自然现象,与他本人无关。他甚至不会多看赵刚他们一眼。
这种近乎漠然的平静,像一种无声的挑衅,反而更加激怒了赵刚。他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轻视,霸凌开始悄然升级。
放学路上,有一段通往福利院方向的僻静小巷,成了赵刚他们理想的“狩猎场”。他们会提前等在那里,看到陆青单独走来,便一拥而上,把他堵在墙角。
“哟,书呆子,今天又考了多少分啊?”
赵刚用粗壮的手指戳着陆青单薄的胸膛,脸上带着恶劣的笑意。
王浩会趁机抢过陆青的书包,胡乱翻找,把他省吃俭用才买来的课外辅导书或者笔记本扔在地上,用脚踩几下。
“切,看这些破书有什么用?还不是没人要的野种!”
孙晓斌则负责推搡,把陆青推得东倒西歪,看着他因为站立不稳而狼狈的样子,和赵刚一起发出畅快的大笑。“福利院的穷鬼!滚回你的乞丐窝去!”
拳头有时会落在背上、胳膊上,不重,但带着侮辱的意味。污言秽语像冰冷的雨点,砸在陆青的身上,渗进他的心里。
陆青从不还手,他那瘦弱的身板,在赵刚三人面前毫无胜算。他也从不大声呼救,这条巷子平时人迹罕至,呼救很可能换来更疯狂的殴打。
他只会迅速地蜷缩起身体,用双臂紧紧地护住头脸和腹部,那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他咬紧牙关,忍受着推搡和偶尔的拳脚,以及那些比拳脚更伤人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