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火炬(第1页)
这个让李来奇感到莫名其妙的学长,名字叫常凯。
别看他现在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想当年也是学霸级别的人物。
常凯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尤其上小学的时候,虽然比不上夏凡那么全面,单论学习人家在班里也是常年的榜一小哥,妥妥的中华好少年。
上了初中之后,第一次大考他就勇夺全校第五名,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要知道前四名都是在外面上过补课班的学生,而常凯是纯粹的无外挂选手,这就更让老师和同学们佩服。
然而,他的父母并不满意。
他们觉得常凯是吃了大亏的,如果他也去补课的话肯定会考得更好,拿个第一回来也说不定。
于是逼着常凯周末去补课,一补就是两天,每周七天乐,一个初中生过得比上班都累,着实让人心疼。但他父母坚信回报肯定可以和付出成正比,坐等常凯下次大考的时候能够一举夺魁。
怎料满心期待的“惊喜”变“惊吓”,常凯非但没有进步,反而猛踩油门开倒车,名次掉到人堆里半天才能找见。
这样的结果让他的父母无法接受,实在想不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只顾着关心常凯的学习,却没有发现从前那个乖巧懂事的小常凯已经悄悄长大,12岁的他开始叛逆、对抗,家里越让他干什么他就越不干什么,无论如何就是不想如了父母的愿。
他表面上去补课,实际是一头扎进游戏厅,玩得昏天黑地、不亦乐乎。
青春期真好,可以肆无忌惮,可以为所欲为……
常凯尝到了“自由”的甜头,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完全脱离了正常的轨道。
家里对他失望透顶,他也渐渐精神消沉,再无心学业。
就这样,曾经风光一时、赫赫有名的常凯,在整个校园里销声匿迹了。
谁能想到他之所以会变成这个样子,只是因为他不想上补课班而已,造化弄人莫过于此。
失去了好学生的地位与光环,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上等阶层的社交自由,他已经没有了和第一梯队学生平起平坐的资格,就连座位都逐渐后退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退居二线的常凯,打来了另一番局面。
虽然风光不再,但必须得承认常凯的名气还是有些的,江湖中也一直流传着他的传说。
对于底层的学渣们来说,这种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难以企及的存在,哪里可能跟人家有任何的交集。
所以常凯的到来,对后排的一众兄弟而言,简直就像群龙无首的梁山好汉等到了及时雨宋江,他很快就与大家打成了一片。
不管怎么说,常凯在学渣里面学习算好的,毕竟曾经最高考到过全校第五名。
也许是为了纪念他曾经的辉煌战绩,不知道从谁开始,“五哥”的尊称逐渐在兄弟们中间传开,“五哥”的威名也随之从班里扩大到整个学校,大有覆盖全城的趋势。
被拥立为“五哥”的常凯,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在这个没有“大哥、二哥、三哥以及四六七八哥”的神秘群体里,他一如既往地发挥着聪明的先天优势,不到半年就开发了教室后排的各种正确玩法,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后排生态,大力推动了烟草和□□事业的发展,盘活了学校当地小卖部的经济,带领着众兄弟混上了“好”日子。
终于混到了中考,“五哥”凭借着以前的那点儿老本儿,不得不与朝夕相处的兄弟们依依惜别,独自搭上了开往滦中的末班车。
在那里等待他的,是一群素未谋面的难兄难弟。
同一辆末班车上的人,上车的时候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好像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似的,没想到一到站就被集体送进了废料车间,基本就等同于怎么进来的再怎么出去,稍微好点儿的还有口气自己爬着出去,彻底不能自理的就只能连人带命直接扔到社会上。
末班乘客常凯,好像一下子跨过了叛逆的年纪,心智也突然变得成熟了很多,他对自己过往的种种作为追悔莫及,常常羞愧到捶胸顿足,恨不得穿越回去狠狠抽自己几个耳光。
事已至此,自怨自艾也无济于事。
他想既然老天爷让自己上了车,那就一定是天无绝人之路,心里盘算着绝不能错过这个打翻身仗的好机会。
每一个身处谷底的人,可能曾经都经历过辉煌。他们拥有过人生的高光时刻,欣赏过云层之上的非凡风景,品尝过食物链顶端的绝美滋味。
可以肯定,他们比谁都渴望能重回巅峰。
常凯心中憋着一口气,在997班与自己做着最后的抗争。
在滦中一年的时间里,常凯没能成为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常凯”,他终究还是那个神秘群体的“五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