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翡冷翠的伯乐(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就在吴之遥与周铭在国内的商海中披荆斩棘,重新启航的同时,亚平宁半岛的艺术气息,正滋养着另一颗悄然绽放的新星。

佛罗伦萨,这座被誉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城市,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颜料与古老石料混合的芬芳。若邻作为策展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正全身心投入于一场名为“沉默的对话:东方笔墨与文艺复兴精神”的大型展览策划中。

这场展览旨在探寻中国书法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在精神内核与形式美感上的隐秘共鸣,构思极为大胆和新颖。

若邻凭借其扎实的艺术史功底、流利的意大利语以及对东西方艺术的独特理解,在团队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她自幼在爷爷影响下培养出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以及她自身坚持练习所获得的出色书法造诣,让她在构思展览脉络、解读作品深意时,总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展览前期最大的难题是资金。如此规模的跨国展览,涉及珍贵展品的保险、运输、安保以及场地租赁,需要数额不菲的投资。团队接洽了几家潜在的投资方,但对方要么对这种略显“阳春白雪”的主题兴趣缺缺,要么就试图干涉策展的独立性,附加各种商业条件。

就在项目推进陷入僵局时,一位名叫傅匀声的投资者出现了。

他年仅三十三岁,却已是欧洲艺术投资界小有名气的人物,尤其专注于中国书画艺术的投资与推广,眼光精准,手段高超。他听闻了这个展览的构想,主动通过关系联系到了策展团队,表示希望面谈。

见面地点安排在阿诺河畔一家可以眺望老桥的私人俱乐部。傅匀声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没有打领带,气质儒雅,举手投足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从容与老练。但他的眼神很锐利,是那种长期在真伪、价值间甄别历练出的洞察力。

他耐心地听完了策展总监的介绍,目光却更多时候落在一直安静坐在一旁,但关键时刻总能补充精辟见解的若邻身上。

“很有趣的构想。”傅匀声的音色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将王羲之的‘流动’与波提切利的‘线条’并置,让八大山人的‘孤傲’与米开朗基罗《囚徒》的‘挣扎’对话……这需要策展人对两种艺术体系都有极深的理解和共情。”

他的目光转向若邻,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尤其是若邻小姐刚才提到的,关于中国书法‘计白当黑’的虚空美学,与文艺复兴早期绘画中对空间和光影的探索之间的关联,非常精彩。这不仅仅是策展能力,更是源自实践的艺术感悟。我听说若邻小姐的书法师从名家?”

若邻微微颔首,态度不卑不亢:“名家不敢当,只是从小练习,略有心得。”

傅匀声笑了笑,那笑容让他锐利的眼神柔和了许多:“过谦了。笔墨是不会骗人的。我看过你为这次展览构思撰写的一部分解说词草稿,以及附在旁边的几行小楷,字里行间,既有女子的清秀灵逸,又有一股难得的筋骨和开阔气度。很难得。”

他直接点明了对若邻个人能力的激赏,随后,他没有过多犹豫,便做出了决定:

“这个项目,我投了。全程资助。只有一个要求——”他目光诚挚地看向策展总监,又看向若邻,“保持你们策划的纯粹性和学术高度,我相信你们的专业判断。商业回报不是我首要考虑的目标,我更希望能促成一次真正有深度的东西方艺术对话。”

这番话,如同甘霖,瞬间解了团队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他给予的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尊重,这对于创作者而言,比金钱更为珍贵。

傅匀声的加入,让展览的筹备工作进入了快车道。他不仅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还利用自己在欧洲艺术圈的人脉,协助解决了许多借展方面的难题。在与团队,尤其是与若邻的接触中,他展现出了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品位。他对中国书画的见解往往一针见血,对欧洲艺术史亦是如数家珍。

他像一位循循善诱的伯乐,不仅认可若邻的才华,更在与她的讨论中,不断激发她新的思考。

他会与她探讨赵孟頫用笔的“圆润”与拉斐尔线条的“和谐”异同,也会询问她对徐渭“泼墨”与提香晚期笔触“开放性”的看法。这种精神层面的交流,让若邻感到受益匪浅。

这是她跟舅舅,从来不曾有过的对话。虽然舅舅也学识渊博,但毕竟理工科出身,小时候,他只会帮她解决枯燥的数学难题,不厌其烦地为她讲解那些天书一般的公式和符号。

有时工作到深夜,傅匀声会邀请团队核心成员,尤其是若邻,去一些安静的地方小酌一杯,放松精神。他会聊起自己早年游历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经历,聊起收藏的趣事,言谈风趣,见闻广博,却从不逾矩,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和风度。

若邻能感觉到傅匀声对她的赏识是真诚的,这种赏识源于艺术,源于才华。在他面前,她可以完全沉浸在专业领域,展现自己的思考和能力,而不需要背负任何其他的身份标签。

这种纯粹的工作关系和被认可的感觉,让她在异国的拼搏中,找到了坚实的支点和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她眼中,傅先生兼具中西合璧的特质——既有中国传统儒家君子的温良恭谦,又有西方绅士的礼仪与涵养。

她偶尔还是会想起舅舅,想起博洛尼亚那个温暖的除夕。但此刻,她更多的心力被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展览所占据。她知道他也在国内重新开始,他们仿佛在不同的轨道上,各自面对着属于自己的战场。

她在傅匀声这里,获得了事业上至关重要的助力与肯定,这让她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一份亦师亦友的知遇之情,烙进她崭新的人生画卷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