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斜阳冉冉春无极 宋江攻陷青州城(第5页)
正在这时,一个小厮进来行礼,呈上一封书信。老夫人命身旁的茉莉拆读,又扬声道:“汴京史府来信,梁山起义,震动京师,官家正在调兵遣将,诏令名臣曾孝蕴为青州知府兼京东路安抚使,率众剿贼。并于密州、郓州等地设置重兵,欲包围宋江,并一举歼之。尔等少安毋躁,且需每日里关门闭户,安然待之。”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
夜晚静寂,灯影迷离。李清照由绿杏伺候着洗漱已毕,穿着宽松的粉缎常服,拿木梳梳着满头的青丝,边梳边对夫君道:“宋江义军造反,真的是为了百姓,若是遭到官兵围剿……”
李清照从凳子上站起来,挨着夫君坐下,目光幽幽道:“百姓们纷纷传说,梁山义军不掠民不扰民不辱民不欺民。”
赵明诚仰头一叹,望着房顶道:“那又如何?这王朝是赵宋的王朝。”
忽听敲门声响起,绿杏在门外道:“三爷、夫人还没睡吧?齐州来客了。”
李清照忙披了外衣,起身开门,见李迒、木易一起进来,满身的风尘和疲惫。彼此见礼,落座,绿杏上茶,李清照忙问母亲可好侄儿可好。李迒答母亲康健,小儿李霖吃得白白胖胖的,长得也壮实。李清照听了略略心安。李迒又道:
“母亲闻知青州被梁山贼寇占领,便派我们来了……”
母亲无非是怕梁山那些人将赵府列入劣绅,派二人来应对不虞。李清照深深理解,颇多感慨:“梁山那些人并不扰民,我赵家并非劣绅,因此无事。”
李迒一路担心姐姐姐夫安危,此时放下心来,微微笑道:“无事便好。”
赵明诚挨着木易坐着,李清照挨着弟弟坐着,各自说了些体己话,又谈到占领青州的梁山义军,谈到朝廷已派员剿匪,重兵不日即到。一向寡言的木易左手执着茶盏,右手拍膝道:“官兵到来,义军堪忧!”
一语落地,霎时屋里一片死寂。
长风从窗口吹来,李迒被风吹冷了面色。木易一身藏青色缎袍,因为一路疾跑有些凌乱。风吹起李清照的素锦褙子,映着烛影,几分忧郁几分清寂。
四人接着说了些闲话,直至更漏响过三遍,皆是哈欠连连。赵明诚便要安置李迒木易歇息,李清照却执意让他们连夜赶回,劝明诚回房歇息,亲送二人出了大门。
街市口异常静寂,灯光如水流泻,树叶在风里迷乱地翻滚。冷月将李清照苗条的影子映在地上,她拉住弟弟耳语一番,最后道:“虽说青州城池坚固,到底比不得梁山易守难攻……”
风吹起李迒的白色锦袍,呼呼作响,他面色沉静,轻轻点头:“姐姐放心,请回吧!”
“珍重,请回!”木易抱拳,面色月一样的清冷,衣袍霍霍生风。
李迒和木易抱拳告别,先后上马,走了几步,李清照追上去,用低得只有他们能听到的声音说:“千万小心,否则通匪之罪……”
一阵呼啸的风,好似一片翻涌的海浪,轰然卷起漫天尘灰,将李迒木易打马离去的身影淹没。
白天的喧哗消失,一切都在黑夜里安静下来。夜色浓稠,却也抵不过李清照心里的浓愁,她眼前不断回放在街头看到民众欢腾、义军舍饭舍粮的场面,义军慷慨的眼神,百姓及流民欢快的声音……**吞噬着理智,挣扎属于徒劳。那些看不见的魑魅魍魉在灵魂深处游走,李清照只叹自己太过渺小……
这一晚,是李清照毕生难忘的日子,多少年后,她仍会想起李迒木易离去时的迅疾,像是一阵疾风,像是一片被风吹起的云雾,又分明是肩负重任,不容迟疑。
直至后来宋江被官军围剿,突出重围,向南占领淮阳郡,赵佶遣兵调将再次围剿。宋江放弃淮阳回兵北上,在沂州遭敌伏击,转入蒙山。不久,又在密州沿海夺得大船十余艘,到达海州。被海州知府张叔夜设伏、诱战、陷入埋伏,降宋。后来,在征讨方腊的战役中,多数梁山英雄壮烈牺牲。多少年后,李清照每一思索就气血翻涌。靖康之乱后她便常想:金兵入侵时,若是梁山英雄皆在,天下可会有什么两样?当世事巨变,战乱的大潮席卷了她家乡的土地,颠覆了她曾经的梦想,毁掉了她平静的生活,她总是回忆起梁山义军撤离青州前的那个夜晚,还常设想:
假如赵宋王朝早日预知靖康之乱,还会不会叫梁山英雄一个个送命?
高俅若有先见之明,还会不会药死宋江、卢俊义、吴用、李逵等一众英雄?
假设宋江坚持抗战决不投降,还会不会有后来的靖康之乱?
可是,这世间毕竟没有假设,于是,宋江静静地躺在冰冷的荒草丛中,目送着大宋王朝隐没在金人的层层盔甲之中,像是一只断线的风筝,无助地堕入了另一个世界。
第二天的太阳出奇好,整个世界沐浴在一片金光之中。李清照正在廊下沐着阳光看书,绿杏极快地跑进来,悄声道:“梁山义军回山了,宋江领着大队人马,将金帛米粮装了五六百车。百姓们扶老携幼,烧香磕头恭送,赠粮赠银地排着长队。”
李清照放下书本站起来,拉着绿杏出了红廊径直下楼,一抹笑容在阳光下溢开:“走,去看看!”
绿杏十分惊诧,竟挣着往回拐:“夫人您怎么忘了,老夫人不许出门!”
李清照站在楼梯口嗔道:“死心眼儿,梁山那些人已经撤离。”
“对对对,我怎么就忘了。”绿杏拍着脑袋,即刻欢快起来,蹦跳着在前面引路。
青州的街道十分宽阔,义军车马如潮,绵绵不绝地通过,队形整齐,仪仗严整。满城哄然,为这支军队苍龙般的气势所震,无数人涌上长街,在道旁凝望,人们捧着礼品、瓜果、屠苏酒,狂热地追着义军的队伍,哪怕送上一个水果,也是兴高采烈的。
李清照和绿杏抄近道赶到城门口,这里已聚集了许多翘首以待的百姓。绿杏身量小些,被人遮挡了视线,急得抓住前面的人胳膊往上蹿了几蹿。那人回头呵斥,绿杏急忙丢手,叫李清照替她占住空地,跑去搬了几块砖头过来,垫在脚下,这才得意起来。
“梁山竟有这样美貌的女子,真是可惜。”李清照在人群里脱口而出。
“赵夫人没听说过吗?她是‘一丈青’扈三娘!”旁边一位小伙子,竟然认得李清照。
“扈三娘……”李清照喃喃重复。自看到她的第一眼,内心便想,“她和我一样都是妇人,她却能替天行道,锄强扶弱。即便造化翻转,我能像她一样笑傲江湖、快意恩仇吗?”
直到队伍走远,李清照还在痴痴地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