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主题确立阶段的教师指导(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二、主题确立阶段的教师指导

主题确立阶段,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各种想法与问题加以归类和整理,并按一定的原则及要求加以分析和梳理,也就是在指导学生整理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分解,正确地表述主题,尽可能避免选择主题常见的错误,指导学生对主题进行论证,最终选择具有研究价值和可能实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一)指导学生整理和分析问题

问题产生以后,就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为最终确立主题打好基础。

1。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价值

学生关注的问题五花八门,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探讨主题,只有具有科学性和研究价值的选题才能成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主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的价值,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各种问题的重要性进行筛选,分析哪些问题是主要的,哪些问题是次要的,哪些问题是有所创新的,哪些问题是有待考察的?通过初步分析,为最终确立最有价值的主题提供比较可靠的基础。

2。指导学生将问题进行归类

有些问题本身有一定的价值,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缺乏实施的可行性,因此,也不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例如,有的学生提出要研究宇宙问题,虽然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对于一般的小学生而言,显得过空、过大,毕竟小学生学习的知识还十分有限,不具备研究的可能性,不能成为开展探究的主题。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资料、产生的问题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再引导学生将这若干问题进行归类、整合,从而为问题进行筛选提供前提。

3。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

问题的筛选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去粗取精就是去掉粗糙无用的,选取精华有用的[8]。在问题的筛选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大量的问题中选择比较重要的关键问题。去伪存真就是去掉假的,保存真的[9]。由于受各方面的客观条件限制,特别是小学生自身知识有限,他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真实的,可能存在某些错误的、虚假的问题。在问题筛选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去伪存真的原则对问题进行筛选的过程,就是去掉假问题、保存真问题的过程。通过去伪存真,筛选出来问题更真实、更准确、更可靠。

4。指导学生分析概括出主题

通过对问题的价值及其对问题的归类与筛选,概括出主题就自然而然了。但是,小学生毕竟知识有限,在这个阶段特别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出主题。一般情况下,人们通常采取“归类——提炼”的操作方法,即对大量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再逐层予以提炼,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分析概括出主题。通过由此及彼的分析,就会找到为我所用的相互联系的问题,从而提炼出主题。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反复思考问题,可以发现多个问题隐含着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从而找到规律,分析概括出有价值的主题。

(二)指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分解[10]

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初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了问题的分类,形成课题,确认主题,但主题和课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因此,在确定主题后,还需要对主题进行分解,从而使主题活动更具方向感及操作性。

1。按问题的分类来分解主题,安排各阶段的内容

学生整理的问题类型是分解主题的重要线索,这种主题分解方式,是带领学生再一次分析问题之间的关系,对主题活动进行更全面的考虑,查找学生问题产生阶段的缺漏,使问题更全面细致。这种分解主题的方式,可作为小组分工合作的依据之一。

【范例5-4】

指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分解,按问题的分类来分解主题,安排各阶段的内容是一种重要形式,具体如何做,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表格表述,还可以把文字和表格结合起来。下面关于“趣味运动会的设计与实施”主题分解可以参考。

“趣味运动会的设计与实施”主题分解

在确定了“趣味运动会的设计与实施”这个主题后,教师指导学生对主题进行的分解可以用表5-1的形式表述出来。

表5-1主题分解

2。按解决问题的活动形式分解主题安排活动开展

按活动形式来分解主题,能帮助学生明确在一个主题下要开展哪些活动,每项实践活动围绕哪些问题展开。按此分解方式形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各小组的活动内容将非常明确。需要提醒老师的是,在小学阶段分解主题时,不宜求全,教师需要考虑在方法指导上的目标,对活动内容应有所选择和侧重。

【范例5-5】

按解决问题的活动形式分解主题安排活动开展,教师可以参考下面关于“告别一次性用具”主题分解来指导学生。

“告别一次性用具”主题分解

确定了“告别一次性用具”的主题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根据活动形式,对主题进行如下分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