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3(第8页)
朱云:《试论陶行知的人口教育思想》,载《镇江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卞国华:《学习陶行知教学思想探讨课堂教学美感效应》,载《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期。
孙喜连:《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载《辽宁师专学报》2000年第2期。
陆家骏:《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们的启示》,载《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2期。
张良才:《“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陶行知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载《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第2期。
李镇西:《民主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实践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体会》,载《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冯世泽:《陶行知富有创造精神的教育实践》,载《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王向友:《陶行知先生与晓庄》,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辛国俊:《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先驱》,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于秋华:《论陶行知德育观与课堂教学原则》,载《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王德中:《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创造和意义刍议》,载《黄山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王德中:《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述要》,载《镇江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朴华:《黄山钟灵秀苦难育英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成长历程》,载《山东教育》2000年第3期。
郭星波:《提倡“做中学”、反对“坐中学”——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勾股定理”教学中的启示》,载《数学教学通讯》2000年第3期。
胡晓风:《陶行知创造教育及其现代价值》,载《教育科学论坛》2000年第4期。
王林义:《简论陶行知的儿童诗》,载《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江露:《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时代魅力》,载《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胡晓风:《为陶行知创造教育答客问》,载《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梁宇光:《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载《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杨秀英:《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载《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陈蓓:《论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载《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成云雷:《论陶行知教育观念的现代性》,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陈洵:《论陶行知的师德观及其对现代教师的启示》,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仇乃桐:《方与严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载《黄山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林永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述评》,载《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5期。
黄书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再创造》,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许波:《陶行知与梁漱溟农村教育思想比较研究》,载《远程教育杂志》2000年第5期。
张良瑞:《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与学校体育思想变革》,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陈秀玲:《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中学生体育骨干》,载《体育学刊》2000年第5期。
陈更生:《陶行知写通俗诗》,载《阅读与写作》2000年第6期。
余子侠:《陶行知的三次武汉之行》,载《武汉文史资料》2000年第6期。
程若礼:《运用陶行知思想指导教学实践——读〈爱满天下——陶行知名言警语〉的体会》,载《山东教育》2000年第6期。
刘建君:《陶行知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载《幼儿教育》2000年第6期。
高谦民:《陶行知与晓庄师范学校》,载《江苏教育》2000年第6期。
吴华钿:《创造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载《教育探索》2000年第7期。
段芬果:《陶行知邀请白求恩到中国》,载《党史博采》2000年第8期。
方宏:《陶行知求“真”的故事》,载《贵州教育》2000年第9期。
丛小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启示》,载《山西教育》2000年第23期。
郭洪亮:《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师范教育改革的启示》,载《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