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3(第1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陈棻德:《他促成了白求恩来华——杰出的民间外交家陶行知》,载《贵阳文史》2003年第2期。

张莉莉:《浅谈陶行知的素质教育思想》,载《宿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

李大中:《创新教育与教育民主化——试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与教育民主思想》,载《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郑艳芬:《浅析陶行知的创造教育观》,载《语文学刊》2003年第2期。

肖韵:《论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现实意义》,载《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肖韵:《论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启示》,载《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刘猛:《劳动教育:从陶行知到毛泽东》,载《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敖洁:《试论陶行知教育民主思想的基本特征》,载《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张小琴:《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学习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载《中华家教》2002年第2期。

谭德礼:《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谭德礼:《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德育思想》,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田利军:《陶行知谈计划生育与教育》,载《文史杂志》2003年第3期。

刘荣琴:《唤起儿童的创造潜能——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载《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黄晓光:《陶行知生活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启示》,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高海燕:《陶行知文艺美学思想研究》,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武丰旭:《陶行知主体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下)》,载《教育科研论坛》2003年第3期。

刘影:《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之借鉴》,载《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第3期。

李镇西:《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素质教育背景下重温陶行知伟大的师爱精神》,载《辅导员》2003年第3期。

王永辉:《“教学合一”: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远程教学》,载《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王贵州:《绝知此事要躬行——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作文教学》,载《黑龙江教育》2003年第4期。

刘唤群:《陶行知与茶馆》,载《农业考古》2003年第4期。

谭斌:《追寻先贤的足迹——陶行知的教育及生活历程》,载《中国教师》2003年第4期。

龚瑾:《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公民教育课程实施策略》,载《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童富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若干特色》,载《教育评论》2003年第4期。

洪祥生:《试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中国特色》,载《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蒋纯焦:《密切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的关系——试析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4期。

李国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的指导意义》,载《邢台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陈宏毅:《实用主义教育与“生活教育”——杜威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之比较》,载《求索》2003年第4期。

谭德礼:《论道德教育的模式——从杜威“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刘维鸿:《陶行知“中国式教育道路”浅谈》,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4期。

姜霞:《陶行知儿童“六大解放”理论的再认识》,载《理论观察》2003年第5期。

张林发:《陶行知“创造教育”略论》,载《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梁晓凤:《晓庄精神的现代价值——陶行知与晓庄师范》,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5期。

杨琦:《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赵一民:《陶行知“生活教育”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载《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