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第1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晋启生、仲兰村:《陶行知与南京安徽公学》,载《教学研究》1981年第7期。

刘心村:《陶行知与胡适》,载《教学研究》1981年第7期。

江晨:《从陶行知在安徽的教育实践看他的教育思想》,载《教学研究》1981年第7期。

杨桥:《回忆重庆社会大学——从“民主讲座”到“社会大学”》,载《教学研究》1981年第7期。

张国良:《我所知道的陶行知》,载《教学研究》1981年第7期。

高越:《陶行知和育才学校》,载《教学研究》1981年第7期。

康庄、宁冰:《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载《教学研究》1981年第7期。

李楚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载上海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81年11月。

周彼:《育才学校的文艺活动》,载上海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81年11月。

杨应彬:《永恒的怀念》,载《羊城晚报》,1981年12月3日。

张劲夫:《学习陶行知损己利人的高尚精神》,载《行知研究》总第4期,1981年12月。

操震球:《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献身精神,为促进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努力》,载《行知研究》总第4期,1981年12月。

邵仲香:《由一张照片所想到的——陶行知冯玉祥及“联村自卫团”》,载《行知研究》总第4期,1981年12月。

马朋人:《生活教育理论是教育革命的理论》,载《行知研究》总第4期,1981年12月。

胡同炳:《陶行知与儿童自动学校》,载《行知研究》总第4期,1981年12月。

丁右涵:《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彻底革命精神——忆育才学校皖南事变后的一段生活》,载《行知研究》总第4期,1981年12月。

夏德清:《社会大学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载《行知研究》总第4期,1981年12月。

屈伸:《陶行知教育思想初探》,载《吉林省教育学会会刊》,1981年12月。

夏德清:《陶行知和社会大学》,载《教育研究和实验》1982年第1期。

唐淑:《中国农村幼教事业的开拓者——陶行知》,载《南京师院学报》1982年第1期。

孙传华、徐曼华:《陶行知的人民教育思想和实践》,载《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陈本铭:《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评价》,载《福建师大学报》1982年第1期。

陈隆高:《关于评价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几个问题》,载《杭州师院学报》1982年第1期。

邵祖德:《从实用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发展》,载《杭州大学学报》1982年笫1期。

李定开:《试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载《西南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须养本:《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几个原则问题》,载《学术研究》1982年第2期。

夏德清:《陶行知生年质疑》,载《长江日报》,1982年3月12日。

夏德清:《陶行知生于1892年的又一佐证》,载《长江日报》,1982年3月18日。

任白戈:《学习陶行知为人民服务献身革命的精神——在四川省纪念陶行知诞生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陶行知纪念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

晓肇:《认真研究内行知教育思想》,载《陶行知纪念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

李文奎:《“教学做合一”并非“从做中学”的变种》,载《陶行知纪念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

谭风:《陶行知先生谈“创造”》,载《甘肃教育》1982年第5期。

王德威:《新安旅行团在抗日战火中办刊》,载《文物天地》1982年第5期。

王琳:《晓庄学校史稿》,载《江苏文史资料选辑》1982年第5辑。

陶晓光:《我的父亲陶行知》,载《文物天地》1982年第6期。

史保生:《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载《河南师大学报》1982年第6期。

董宝良:《陶行知和杜威在教育思想上的联系和区别》,载《华中师院学报》1982年第6期。

戴自俺:《陶行知的幼儿教育遗产》,载《幼儿教育》1982年第7期。

李德馨、轩辕轲:《关于陶行知民主教育的评价》,载《教育研究》1982年第8期。

杭苇:《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载《行知研究》总第5期,1982年10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