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公报与北平知识群体的媒介网络02(第3页)
[63]桑兵:《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载《历史研究》,1999(3)。
[64]周作人(开明):《十字街头的塔》,载《语丝》,1925(15)。
[65]周作人:《苦雨斋之一周》,载《现代》,1932,1(5)。
[66]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112~113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67]张菊香、张铁荣编:《周作人年谱》,417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68]张菊香、张铁荣编:《周作人年谱》,497页。
[69]废名:《骆驼草》发刊词,转引自张菊香、张铁荣编:《周作人年谱》,397页。
[70]高恒文:《京派文人:学院派的风采》,10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1]周作人:《钱玄同的复古与反复古》,转引自钟叔河编:《周作人文类编》(第10卷),471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72]周作人:《玄同纪念》,转引自钟叔河编:《周作人文类编》(第10卷),445页。
[73]周作人:《半农纪念》,转引自钟叔河编:《周作人文类编》(第10卷),413页。
[74]孙玉蓉编:《俞平伯年谱》,129~130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75]周作人:《周作人日记》(下册),337页,郑州,大象出版社,1996。
[76]周作人:《怀废名》,转引自钟叔河编:《周作人文类编》(第10卷),499页。
[77][日]井上红梅著,董炳月译:《采访周作人》,载《鲁迅研究月刊》,1999(8)。
[78]废名:《知堂先生》,转引自孙郁、黄乔生主编:《回望周作人:知堂先生》,19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79]张菊香、张铁荣编:《周作人年谱》,412页。
[80]周作人:《志摩纪念》,《新月》,1931,4(1)。
[81]胡适:《胡适日记全编》(第6卷),167~168页。
[82]钱理群:《周作人传》,313页,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
[83][法]詹姆士·弥尔顿:《公共空间中的妇女:启蒙运动时期的沙龙》,转引自李宏图选编:《表象的叙述——新社会文化史》,190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84]陈钟英、陈宇:《林徽因年表》,转引自《林徽因选集》,39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85]梁再冰:《回忆我的父亲》,见刘小沁编选:《窗子内外忆徽因》,6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86]金岳霖:《金岳霖文集》(第四卷),728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87]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202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88]金岳霖:《金岳霖文集》(第四卷),729页。
[89]金岳霖:《金岳霖文集》(第四卷),731页。
[90]金岳霖:《金岳霖文集》(第四卷),733~734页。
[91]刘小沁编选:《窗子内外忆徽因》,36~37页。
[92]胡适:《胡适日记全编》(第6卷),94页。
[93]萧乾:《一代才女林徽因》,载《读书》,1984(10)。
[94]萧乾:《一代才女林徽因》,载《读书》,1984(10)。
[95]卞之琳:《窗子内外忆徽因》,转引自刘小沁编选:《窗子内外忆徽因》,14页。
[96]胡颂平:《胡适之年谱长编初稿》(第4册),1188页,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
[97]周雨:《大公报史》,144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98]陈纪滢:《抗战时期的大公报》,406页,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
[99]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中),6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