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 5 员工援助计划(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规范员工援助专项职业能力标准及考核要求,开辟一条新型的职业发展道路,有助于为我国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社区失业人员及有志于从事员工援助工作的社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就业。同时,也能够扩大员工援助的社会专业力量,以保护、帮助到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并据此培养大批、专业的员工援助人才,将工会、党委、团委、妇联、社区及街道办事处等社会组织的相关人员纳入员工援助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体系中,有助于我国工会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工援助队伍,进而推进我国工会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保障我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员工援助计划的核心技术

员工援助计划作为我国企业、事业单位新兴的管理服务工作,虽然在传统的管理活动或多或少要涉及,但是不够系统。在本节中,将结合国外行业组织的相关规定和国内一些企业的成熟经验,介绍我国员工援助计划的标准、服务要求和操作程序,以便为规范员工援助计划提供依据。下面,分别就员工援助计划的核心技术、服务标准、实施条件和服务范围予以介绍。

制订员工援助计划的标准的目的主要在于,首先是界定员工援助师这一新职业的定义,这将利于提供员工援助师的鉴定、认证的基础,确定员工援助计划的服务范围;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具备了实施员工援助计划的标准、方针和准则之后,利于进行规范的解说;最后,在为从事员工援助计划的专业人员、接受服务的单位、个人提供服务的时候,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以保障设定的服务内容的质量和效果。员工援助计划是为工作中存在绩效问题的员工及其家属进行量身服务的,从员工问题入手,来有效地解决员工与组织的效率问题。那么,员工援助计划应该具备哪些核心技术呢?主要包括如下七个方面:

1。管理咨询技术

提供管理人员咨询、训练、帮助等服务,使其能够发现员工问题,有效管理,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工作表现,并将EAP服务延伸到员工的家庭成员的技术。

2。协助处置技术

及时协助并处理影响员工工作表现的问题,如暴力、工作安全等等,严守保密规范,保障个案的隐私的技术。

3。短期介入技术

使用面谈、激励等短期介入等技术,协助员工处理影响工作表现等问题的技术。

4。转介监督技术

必要时,需要转介至其他相关心理治疗部门,并进行监督和追踪等后续服务的技术。

5。咨询协调技术

提供工作组织咨询服务,与相关医疗机构及其他服务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的技术。

6。心理咨询技术

为工作组织中的个人提供如药物成瘾戒除、心理与情绪心理咨询服务的技术。

7。评估效果技术

把握一整套方法,以便能客观准确地评估员工援助计划对组织和员工的作用的技术。

五、员工援助计划的服务标准

做好员工援助计划的服务工作,有明确的服务标准,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服务场所

要求在进行咨询服务的场所要有足够的空间,办公室应该设置无障碍通道,以保障残障人员顺利通行。

在工作时间方面,原则上应该具备全天候服务的能力,即非工作时间内具有紧急问题应对和处理能力。此外,应该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以阻止从业人员通过转介获得个人收益。

2。文本管理

员工援助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是基于组织和员工的需求为出发点的,要求建立和保持一份文本形式的政策方针和项目描述,还需要有一个专家顾问委员会或者协调人来负责员工援助计划的指导和反馈;此外,还应该有专门的行动大纲来指导员工援助计划的运行。在文本记录方面,要求保持对每一位员工的个案记录,企业的员工援助计划需要拥有数字统计系统,能够对员工确认信息,个案记录必须单独存放。对于这些资料要有保密的政策规定和数据使用程序,以保证个案记录和员工的信息是保密防护的。

3。项目运作

在一个组织中运作员工援助计划项目,作为企业内的员工和主管,都应该很容易得到各种服务。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如果进入过程,都应该有完善的政策方针文本和程序规定。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作为专业人员的员工援助师必须能够指导评估工作,具有应对项目运行过程中任何紧急、突发的、不同的常规事件的预案和反应程序,还备有客户跟踪和工作-家庭平衡的计划

4。人员督导

员工援助计划专业人员不得参与任何不人道的活动,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来自于专业组织,并遵守职业道德,获得中国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认同的员工援助师的培训合格证书。组织必须有专业人员监督制度,对于具有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硕士的从业人员,每月最少接受2个小时的个人督导。或者在每接触30小时个案后,至少接受1小时的个人督导;而学士学位的从业人员必须在每40小时接触个案后至少接受2小时个人监导。从业人员接受督导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咨询人员可以就某一特定个案,与更高水平的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辅导。这也是一个自我改进的过程,一位高水平的咨询服务人员,自己也会因为对其他人的督导而得到持续的提高。

5。专业训练

组织应有专门的文件规定,以保证从业人员工在员工援助计划项目上得到持续的发展。为此,需要每年都进行一次内部需求的评估,确认从业人员的在职业能力方面的欠缺之处,具有界定某些特殊的心理疾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界定精神疾病、情感问题和上瘾导致的紊乱等问题;还必须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和合适的关爱要求,如对于企业职工中的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急诊病人在过渡期应该得到的精心照顾。此外,每两年需要进行一次有关员工援助计划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个小时。

6。质量评估

对于任何一个员工援助项目的实施、指导,其主题、程序都必须被记录下来,以保证对每一项目实施程序的效果评估。由于对有关员工援助信息的保密,对信息的使用有一个限度,因此,在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时,就需要在对员工个人信息保密的情况下,来对项目的实施质量进行评估。此外,对于企业内员工使用这一服务的比率也需要进行评估。目前,一般报告的使用率为1%~5%。由于不同公司在计算方法不一致。导致在不同公司之间进行比较难以具有客观性。此外,对于一位员工究竟需要咨询多少次才符合质量要求,评估标准也难以确定。这是因为,咨询者的经验水平不同,仅凭次数也难以做出合理的判断。

不过,具备专业培训资格的员工援助师通过5~7次的咨询,一般是能解决问题的。当然,员工援助计划的质量最可靠的质量评估标准是实施前后的绩效的比较,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有些部门绩效数据的获得有一定的困难。目前,也有一些企业把员工的病假数作为衡量标准,也就是说,请病假数有所回落或者保持不变,也可以视为员工援助计划实施有效性的证据。如摩托罗拉在日本分公司内部使用了EAP项目之后,降低了40%的请病假数。

六、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条件

实施员工援助计划的组织会因为行业、员工素质的不同在效果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要求也不同,预期目标也存在差异,一项有效的、成功的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必须具备如下前提条件:

1。高层管理层的引导与参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