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物质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4。经常清除地面碎渣,经常修剪草地,破损器材及时搬走。

15。经常检查戏水池或游泳池,不使用时及时把水放干。

2。积极排查和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创造安全的环境,并不是一次过关就能一劳永逸了。幼儿园进行安全大排查时,可能当下并没有发现问题,但是没有发现并不代表没有。而且,大型设备、游戏材料与设备等是会发生老化和破损的,有使用周期,必须定期维护和更换。

案例提早离园去冒险

某一天的下午,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将吃完饭的空碗送到指定的位置,然后漱口,从衣柜取衣服。晚离园之前的准备跟以往一样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可谁也没料到,平时淘气的小秦头脑中却蹦出了一个有挑战性的想法:提早离园去冒险。他趁着老师不注意,偷偷摸摸下了楼梯。在他走到大门前,踮起脚尖准备使劲用手去拍按开门按钮时,幸好被保安师傅及时发现,防止了危险事件的发生。

事情发生之后,王园长召集全体老师及保安师傅一起开会讨论此事,请老师们反思平时的工作是否存在疏漏,每个班级老师之间的合作与分工是否合理。老师们提出幼儿园大门开关按钮的高度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足够高,但对个别高个子、蹬跳能力强的孩子来说并不是那么高。园长当机立断,决定将大门按钮的高度再往上调,防止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茅晓燕)

想一想

我们不能依靠简单地限制幼儿的自主活动来减少意外事故和伤害性事件的发生。上述案例中,王园长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对园所的安全问题有足够的防范意识,说明园长有大局观念,具备分清主次的能力。对幼儿园安全问题的重视与否是考验园长管理经验与能力的试金石。

“我们不图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学到多大本领,最大的心愿是孩子平平安安,不出意外。”一旦孩子在幼儿园里磕到点儿碰到点儿,幼儿教师总能听到家长类似的嘱咐。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幼儿园,心里最紧张的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实践和研究所证实,幼儿园被认为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扇大门。现如今,我国的幼教事业蓬勃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提升。幼儿园课程、师幼互动、教师专业能力等与教育质量挂钩的方面被高频率地提及和研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人们对“教育安全”却缺乏应有的重视。教育安全是一切之首,是“0”之前的那个“1”。前面的“1”没了,获得的荣誉再多,教师的专业能力再强,都无济于事。一所幼儿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园领导和全体教师付出的努力和心血顷刻间就会化为乌有。

幼儿园园长可以思考一下: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我们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是否足够?投入在安全工作的时间是否充分合理?

(二)整体规划设计原则与实施途径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部分相加,而是要形成设计风格、教学目标等方面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追求一种有序的、有机的、优化的建设。户外活动环境、班级环境、公共环境等方面都要统筹考虑,而散乱无序的幼儿园物质文化反映的是园所精神文化的紊乱与不统一,教育理念的模糊和不明确。

因此,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最终要强调整体效应,要求达到整体优化。园长必须意识到幼儿园物质文化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有机结合的整体,要厘清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问题,不断完善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幼儿园要全面考虑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的建设特色。[6]

案例园舍本身就是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工具

日本藤(Fuji)幼儿园由享誉盛名的加藤积一和加藤久美子夫妇创办,创始人先后结识了日本著名的设计师佐藤可士和,日本著名建筑师手塚夫妇。佐藤可士和与手塚夫妇为园舍的创建投入了巨大的心血,融入了无数的妙想和创意。可以说,藤幼儿园是一所由教育家、设计师、建筑家联手创建的梦想幼儿园。藤幼儿园一经落成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并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评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建筑。这个奇异建筑,在幼儿园建筑设计、幼儿园管理、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现代生活与文化传承的思考、儿童的需要、现代生活的预备等方面,都跳出了传统幼儿园的框架,注定将引领未来世界幼儿园的发展趋势。

建筑师经过园所实地情况考察之后,认为那里“无法建造豪华宏伟的园舍”,转而追求园舍通风情况良好。在一个可以感受到微风和季节变化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彼此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整个幼儿园是一个变形的椭圆形,由一些线条相连接,而这些曲线也是不规则的,没有固定的中心点。

试图要找到一个半径是不可行的,建筑师就顺其自然,创造了一个没有中心的屋顶板。它的内部是一个综合的空间,没有将房间隔开的墙壁,只通过家具来分区。三棵被保存下来高25米的大树透过屋顶板伸向天空。

一草一木都具有教育价值

屋顶倾斜,外高里低。这样的坡度,反而让孩子们觉得在上面奔跑更有意思,园舍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玩具。低低的屋檐使老师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屋顶上的活动。屋顶有四处设置了滴水嘴,下雨时,孩子们会聚集在滴水嘴的地方观看“瀑布”。孩子们喜欢流水。

连续、开放的教室让每个孩子受到重视,有利于孩子交往

传统的长条形校舍里较远的孩子容易受到忽略,且不利于孩子关心他人,而这种连续、开放、无终端的教室设置不仅会让每个教室的每个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同等的重视,还能增强班级之间的人际关系。

没有墙壁,孩子不是很容易跑到别的教室里面去吗?

“那并不是一个问题!小孩子突然发现自己处身于一个新环境,他们会很自然地学会如何与新的人、新的环境交流、交往、相处。何况孩子们在哪里不能学习呢?每一间教室,都是一个学习的天地。”

(来源:《教室没有墙壁会怎样?带你看看最优秀的教育建筑》,《东方教育时报》2016年2月15日)

想一想

我国很多幼儿园都长得太过相似,几乎千篇一律。园所的整体风貌设计恰恰更能反映和展现一所幼儿园的理念与文化,而我国绝大部分幼儿园整体缺乏设计感,无法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该幼儿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办园特色。

一所幼儿园在建造的时候,园长往往承担了多重角色,可能不仅是教育者、领导管理者,还是设计师和建筑师。幼儿园的规划设计工作往往由园长和主要园所管理者拍板决定。术业有专攻,园所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找专业的人才参与其实更加合理。很多幼儿园园长很少将建筑师、设计师与幼儿园联系在一起。但是藤幼儿园的实例告诉我们,可以打破思维定式,寻找与自己园所理念相吻合的设计和建筑专业人才,精心设计园所面貌,因为园舍本身就是培养孩子的工具。

(三)服务双主体原则与实施途径

毋庸置疑,幼儿是幼儿园物质环境的服务主体。在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上要以幼儿为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幼儿园也是全体教师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园物质环境的服务对象不仅有幼儿,也有教师,幼儿园需要为教师准备适宜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场所。

1。实现幼儿主体的实施途径

幼儿园以3~6岁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认识和学习特点的环境至关重要。皮亚杰理论提出,6岁以前儿童尚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主要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是通过“行动”来思考,依靠“感官”来学习的。“知识”若不是经过幼儿的“亲身体验”直接获得,而是通过成人间接传授,就不可能转化为真正的知识。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宜。幼儿园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种类丰富、数量适宜的玩教具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兴趣和需求,从而促进幼儿的游戏和活动能力。

例如,小班幼儿喜欢玩平行游戏,为他们提供的玩具就应该同品种的数量多一点。中大班象征性游戏水平较高,为他们提供的玩具材料可以是一物多用的。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较差,幼儿园可提供一些穿珠、拼插、剪贴等方面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有的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差,幼儿园可提供脚踏车、攀登架等让他们进行练习。

案例让孩子体验实实在在的生活——“玩美小厨房”专项教室

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认为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在此教育理念基础之上,根据幼儿喜欢动手操作的学习特点,我园建立了一个专供幼儿锻炼和施展厨艺的操作间——“玩美小厨房”,将班级区域活动的“娃娃家小厨房”变成真实的生活情境,把游戏化的泥工活动延伸为真实的美食制作。我们希望幼儿通过真实的操作,丰富生活经验,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学习和发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