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案例回看(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节案例回看

案例10下班后的电话

下午下班后,我接到班里老师的电话,说班里的珊珊妈妈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妈妈下午接到珊珊之后,珊珊情绪特别不好,一直大哭,说班里一个小男孩打她的脸。于是拜托老师和男孩好好沟通。知道问题后我和班里老师仔细回想一天的生活环节,一天情绪都不错,晚检也没有异常。随后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回家后又发生的事情与珊珊妈妈进行沟通。

分析:

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一些小摩擦时,家长确实会十分心疼。珊珊是小班下学期新来的小朋友,又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家长会更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和妈妈通话询问孩子小脸的情况,妈妈表示没什么事。小孩子多,在一起游戏碰到是难免的。但是这个小男孩并不止一次欺负我们,这才找老师。妈妈接到孩子后孩子想听音乐,妈妈没播放,就大哭起来。于是妈妈询问是不是在幼儿园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孩子便想到在幼儿园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事情发生时班里三位老师都没看到确实是我们工作的失误,我们向家长表示歉意。孩子到了中班,语言表达能力迅速发展,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教师和家长要逐步培养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孩子的成长才不会受到限制。

策略:

1。聚焦幼儿需要,体会家长心情

遇到问题时,家长与老师的教育观念可能不一致。尤其面对突发事件,家长的情绪会因事件的影响而难以控制。老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在这种时候和家长讨论教育观念的问题,而是应把焦点问题放到孩子的需要上,如了解伤情,理解家长心情等。接到家长这类电话时,教师要及时与班里老师沟通,了解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弄清楚事实并及时给予家长反馈,以表示对幼儿和家长的重视。

2。理解家长的价值观,允许观念差异的存在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要善于了解家长的想法,在尊重家长价值观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沟通。

3。促进家园观念协同,提高家园配合默契度

通过多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园活动对家长实施影响,使家长在观念上协同。观念的协同需要建立在“讨论—反思—梳理提升”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班级工作中的一些小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等,引导家长在讨论中梳理思路,在老师的影响下共同反思,协同家园观念。

案例11家长心中的支持

最近班里正在进行“石头记”的活动,孩子们的活动兴趣都很高。今天要录每一个小组的石头故事了,童童姥姥对我说:“小冉老师,我们组的主力没来呀,本来安排小添负责旁白的小任务,您看这怎么办啊?”我想“不能让第二组的作品完成不了啊”,于是就对童童的姥姥说:“让童童试试吧!”童童当起了解说员,说得还很好。事后童童姥姥对我说:“小冉老师,这次活动家长们的反应都不同,年轻的妈妈觉得事情太复杂,每天工作太忙,没时间做这些。老的爷爷奶奶觉得这些有什么用,还不如学习一些知识。至于小添妈妈,我想她也没有觉得这次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我个人觉得这次活动对孩子的小组意识和团队意识都有很好的锻炼。下次在活动之前和所有家长都说明,可能大家就会更加了解与明白,更愿意参与活动了。”

分析:

1。小添妈妈对于此次活动表现出的不支持,说明我们之间欠缺一次关于活动重要性的交流。

2。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期望不一样,对不同家长可能需要我们运用不同的交流方式。

3。在过程中我们是否已经告知家长活动的重点,并包括每一个环节的任务。

4。大班幼儿家长们关注的还是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而不是在活动过程中习得的能力。

策略:

1。在开展活动之前应该召开一次大型的家长会进行动员,告知家长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小组意识。学习的能力比学习的内容更加重要,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幼儿体验,并且得到家长们的认同。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家长们的反应与态度,及时调整活动形式,达到既省时又省力的效果,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3。活动结束后我给小添妈妈发了微信,在微信中我先对孩子没有参加活动感到遗憾,表示很可惜。妈妈回复说因为孩子生病没来,我就接着说:“小添妈妈,我们是同行,我还需要您的帮助,您是我的后盾啊”,对小添妈妈表示很肯定,很信任。小添妈妈表示出这两次活动对孩子有很大程度的锻炼,觉得错过活动很可惜。听到妈妈这么说,我心里舒服了一些,我马上就把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好的地方说给妈妈听,妈妈说孩子的进步与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并且很愿意为我们出一分力。知道妈妈认可我们的工作,我也就放心了。

4。在之后的活动中,我重点拍了小添在班中的表现进行表扬,并且发到群中,小添妈妈也高兴地每天和老师们聊上几句。

备注:

1。小添妈妈也是老师,可能在教育孩子上,有自己的办法与方式,但对学龄前儿童不如我们了解得多。妈妈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再加上小添妈妈之前做过组长,这次可能感觉自己受了冷落,心里有些不舒服。

2。在今后组织活动中,我们可以采取轮流当组长的形式,让每一位家长都有机会为班级服务。

案例12运动会照片

幼儿园运动会期间,苏羿明爸爸用单反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画面。第二天,苏爸爸将冲洗好的照片带到班上。离园前,我将幼儿的照片分发到对应的小朋友手上。放学送走孩子们以后,我和保育老师正在整理桌椅,做离园前的消毒工作。吴举姥姥拉着吴举回来了,她气冲冲地对我说:“为什么我们吴举没有照片?你们做老师的真偏心,吴举平时站队也总在最后面……”

分析:

1。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关注方式和支持程度不同。部分家长能主动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且有主动关心的意识,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不了解活动及照片的缘由,但是又很在意活动中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程度,所以会发生这一幕。

2。刚工作的我对处理照片的方法也有欠妥的地方。应该考虑到部分家长由于不清楚照片的来源,而对老师产生误会。

3。家长从照片联想到孩子排队总在最后,从而得出“老师真偏心”的结论,说明教师平时工作中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策略:

1。作为老师我,应该首先主动与生气家长沟通,说清楚照片的来源,并举例说明吴举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还是很好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

2。教师可将照片作为布置主题墙或相关专栏的材料,设置一个关于此活动的集锦专栏。这样既能促进活动的深入,又能淡化家长对照片的过分注意。

3。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如家园小报,引导家长参与讨论,让家长互相交流。也可在家长学校中邀请专家学者讲学,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做家长工作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孩子就是一个中心点,要对孩子实施正确的爱和教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