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园长与教师关系的管理(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记得当时我是这么回答的:“看到这个内容我想到了以下几点,首先,我想到一个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担当。无论身处什么职位,积极的心态以及对工作的责任心都很重要。积极的心态、强烈的责任心让我们面对困难时能积极地解决,负责任的人不应该仅仅是领导,还应该包括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其次,这个帖子也告诉我们,无论哪个行业,哪个单位都会存在形形色色的人,而我们作为管理者就是希望借助团队的核心力量、精神、文化去带动大家、带动每一个人,若真的存在职工的‘这事我不会’的现象,那也侧面反映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提升的方面。最后,要正确看待每一个人不同职业时期的成长,一个教师从初任教师到成熟教师再到骨干教师,管理者不仅仅要激发其内驱力,同时也要为其搭建不同的平台,使其尽快地朝着大家期望的方向成长,同时使其本身有一种成长感和收获感。”

看到其他教师给园长的回复,我发现,每个管理干部思考内容及角度都有所不同,在谈感受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但是唯一不变的对于幼儿园管理团队核心价值的共识。

后来园长说:“每个人经历不同,经验不同……让我们拥有了缤纷的世界;一个群体进步需要共同价值观,共同方向……有方向、有思想、有礼有节、一起努力的群体会让我们享受我们选择的人生。”

对于一段文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正是不同看法的交融,最终促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在我和园长的沟通过程中,我开始理解园长的思考维度,也正是由于和园长的交流,丰富了我的思想和人生。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郝文婧)

案例分析

园长的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智力领导,也就是说,园长要在思想上引领幼儿教师朝着百花齐放,但又殊途同归的方向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一个人因为家庭背景、社会阅历、教育经历、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当面对同样的言语、事件时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些不同看法是幼儿园管理中的一个资源。通过不同思想的交汇,每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丰富,最终丰富了幼儿园教师的精神世界。本案例中的园长以批判性思考作为突破点,引导管理干部群体进行思考,从而引发了这种教育资源的产生和交流,有利于幼儿园的极大发展。

案例12沟通的重要性——听执行园长的

入职劲松第第一幼儿园儿园的第二年,我担任劲松园区的执行园长助理,当时劲松园区也面临着二新的调换,保教主任是新调入的教师,我也是新有的岗位。记得聘任的当天,于园长问我:“文婧,对于你的这份新的工作,你是怎么思考的?”当时我仅凭着对工作的热忱,信誓旦旦地说:“我打算带领教师们从基础做起,从业务入手,提升教师们的基本功。”于园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哪些活动,沟通最重要,你和保教主任都是新上任的,在开展工作之前首先要和执行园长沟通,不能自己做决定,要和大家一起商量。肖老师毕竟在这个岗位上干了3年,在处理问题上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我的建议是:你和保教主任都听肖老师的。”

我恍然大悟,是呀,无论开展哪些工作,沟通和共识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有同一个方向,教师们的思路才能更清晰。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郝文婧)

案例分析

教育在本质上是建构和践行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同僚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新教师和具有经验的教师沟通是新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渠道。与有经验教师沟通的道理很多教师都知道,但究竟应该如何沟通,是很多教师非常困惑的事情。在本案例中,新任的教师在园长的指导下认识到与有经验的管理者沟通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够慢慢地将园长一人行政性、权威性的领导,转变为分布的教师领导,从而能够让教师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通过角色的承担,从而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幼儿园,甚至是学校工作中,一个教师与自己直接工作的同事之间的沟通是最为重要的沟通。因为职责的临近性,指导者更容易明确教师的困难,并提供积极有效的特色,从而让新教师获得更好地发展。让新教师与自己直接的同事或领导沟通,不是园长领导力和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弱的表现,反而是他们工作能力强的一种标志。

案例13课本剧邀请函事件

事情概况:

早上来到办公室,发现在张伟利老师的桌子上放置着一大沓邀请函和一张节目单,简单地看了几眼后,知道是劲松第一小学的戏剧表演邀请函。

我想等张老师巡班回来,具体问问是什么情况。

这时,张旗老师来到办公室问我:“张老师在吗?他说有劲松第一小学的邀请函要给我。”

我说:“张老师应该正在巡班,你看是不是他桌上的邀请函。”张旗老师拿来桌上的邀请函说:“对,就是这个。”张旗老师看完邀请函后问:“东城区文化宫在哪啊?”我说:“咱们上网查一下吧。”经过查询,劲松第一小学组织的活动场地在保利剧院北边。

正在我们查询地址的时候,张伟利老师巡班回来了。张老师问我:“劲松第一小学给咱们一些去看他们表演的邀请函,你看一下,咱们让一位老师跟着去吧!咱们不是正在做幼小衔接,也可以让孩子去体验一下。”

我说:“您跟芦老师说了吗?”

张老师表示没有,然后,转身去芦老师办公室了。

反思:

当知道此事时,我首先认为是从园里下发的活动,但得知连芦老师也不知此事时,我想,首先要一级一级地上报此事,因为此事是两所学校之间的活动。再有,张老师说到想让班级教师也跟着去,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班级稳定问题:班级中不去的孩子怎么安排,班级安全问题怎么能够做到更好。但同时,我也觉得张老师作为教科研主任首位想到的就是班级的主题需要,这是我所欠缺的。

事情概况:

再后来,我和张老师一起来寻问芦老师解决的办法。我也想让师傅指导我一下怎样去处理这样的事情。而后,在和于园长做过沟通后,心里大概有了对此事的解决方向。

在和芦老师沟通中,芦老师首先肯定了张老师这么热心地去做这些事情。但同时,也提出了:如果邀请函是从老师手中发给家长的,有的家长就会认为,这是幼儿园组织的活动,而且还是周五工作时间。不知道劲松第一小学给咱们这些邀请函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生源,可以让小学的教师在幼儿园门口发这些邀请函,这样就不会让家长有机会认为这是幼儿园的行为了,在责任上也能说清了,那同时也要让家长签一份类似于“我自愿参加这次活动”的协议书。芦老师在表述自己的看法时,也问张老师,你看呢。同时,芦老师也对我说:“郝老师,你是这边的执行园长,你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就说了自己的看法:“我也觉得张老师能够时刻想着班级中主题开展需要,特别好。但是,组织孩子外出活动,需要提前写预案,同时要得到上级的批准。还有,就是我考虑到不去的孩子怎么办,觉得教师的本职工作要先做好,才能组织这种活动。”在说自己的看法时,我明白了芦老师是在有意识地培养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听了芦老师这样说,我明白,这些事情我是不应该作为旁观者,等着芦老师和张老师去解决的,我自己也应该有对事情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芦老师对于幼小衔接的尺度也给予了建议,她肯定了积极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是很好的。但是,我们是幼儿园,我们在走进小学时,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例如:参观小学,让孩子对小学的环境有所了解;看小学生上课,甚至坐在小学生身边10分钟,体会做小学生的感觉;也可以请小学教师、小学生来园和孩子一起游戏、上课等。但是,这次是要去“东城文化宫”,而且,只是看一场演出,对于孩子初步认识小学生活,帮助有多少,都是我们应该事先考虑周全的。

听完芦老师的指导,我们回到办公室。我试探着和张老师进行沟通。我说:“张老师,您真是挺关注咱们园的园本课程的,也为这件事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这次因为时间实在是太紧张了。今天给您的邀请函,明天就让咱去,咱们从外出流程方面的确来不及。要不然,您或是我给那边的教师打个电话,问清他们给咱们邀请函的目的是什么?要是为了生源,可以请他们的教师来咱们幼儿园门口发一下邀请函。若只是为了沟通,咱们就可以暂时别发这个邀请函了。”

张老师听后说:“算了吧。邀请函就不发了。”

我说:“那张旗他们已经拿走的邀请函,是我去说一下,还是您去说一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