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第2页)
见人到齐了,杨建华清了清嗓子,手指点在摊开的红头文件上:“新下发的文件,我市决定在月牙岛、黄尾岛、千江岛这三个位置偏远、但周边海域面积辽阔的地方,新建三个二级海洋动物救助站。”
砰!
脑海中突然一声巨响。
猝不及防出现的熟悉地名如同重锤,猛地击中了江知渺的心脏,她猝然抬头,后脑勺重重撞上身后的瓷砖墙。
一瞬间,九年前夏天在小岛上带着酸涩感的回忆涌来,是一段遥远到有些模糊的记忆。
“没事吧?小江”,身侧的同事看她神色怔住,关心地询问。
她的动静本身不大,但有了身旁同事的大声询问,其他人也都齐齐望向了她,江知渺回过神,扬起唇角,摇摇头解释,“没事,昨天没睡好。
杨建华顿了顿,目光在三人脸上缓缓扫过,接着说:“市里要求我们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每个新站派驻一人,担任临时负责人。”
他的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你们的任务很重:要参与站点建设协调、建立初期救助流程、培训当地招募的非专业人员、处理突发救助事件……一句话,要在最短时间内,让这三个站具备基本运行能力。”
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身体靠回椅背,语气放缓:“你们三个准备一下,下周一出发。具体谁去哪个点,现在考虑一下自己的意向,等会我们讨论决定,如果有大家都不想去的地方,那就抽签。”
这三个岛虽都属于县级地方,但黄尾岛和千江岛是旅游的热门景点,工作环境自然舒适不少,而月牙岛前两年还属于贫困县,今年才刚刚脱贫。
岛上常住的人口稀少,岛屿面积也小,经济更是萧条,但偏偏周边海域十分辽阔,是鲸豚搁浅事故的重灾区。
属于是工资虽少,但活多。
不白去,起码身体累着了。
办公室里气氛微妙而紧绷,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都在猜测对方的决定。另外两人一想到自己有去月牙岛的可能,眉峰不自觉的轻蹙。
过了会,杨建华打破了沉默:“考虑得怎么样了?谁去月牙岛?”
几乎是杨主任话音落下的瞬间——
“我去。”
清亮、干脆,甚至带着一丝急切的声音响起。
江知渺站得笔直,目光坦然地迎向杨建华,又扫过两位同事惊愕的脸庞,重复道:“主任,我去月牙岛。”
啊……
?!?!
居然有人抢着去月牙岛?
剩下两个同事脸上的愁云瞬间消散,被巨大的意外和如释重负取代。
身旁同事半开玩笑地开口,声音都轻快了不少,“小江,你先别急,放心,月牙岛绝对没人跟你抢。”
三个人各有各想去的岛,后续其他驻派事宜商量的也很顺利。
后几天,江知渺将手头的患者交接给同事,忙的飞起。
-
八月中旬,驻派的报道日期临近。
时隔九年,江知渺再次登上月牙岛。
还记得九年前那个夏天,第一次登岛时,她是和朋友们挤在老旧、颠簸、柴油味刺鼻的渡轮舱室里。铁皮船身撞击着不算汹涌却足以让胃里翻江倒海的浪头,她蜷缩在角落,只觉得那艘破船开得那样慢,慢的让人煎熬。
而九年后,她乘坐着跨海高铁。列车平稳、迅疾。车窗外,辽阔的蓝色画卷飞速掠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银光,偶尔能看到远处作业的渔船,不过短短两个多小时,就从繁华喧嚣的市区,抵达了这个曾经需要辗转大半天的偏远小岛。
高铁站就建在岛东的海岸线上,规模不大,但干净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