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第11页)
赫宛宜赶忙点头。
雁萧关听见她们的话,顺着山道往下望去,虽说王府和村落看似近,可“望山跑死马”的道理他再清楚不过,真要走到山下还得费些功夫。
于是抬手示意众人:“先歇脚吧!”
此时他们正穿行在新垦的梯田小道间,层层叠叠的田垄规整有序,虽还未播种庄稼,田坎也裸露着黄土,倒比先前的荒坡顺眼许多。
他想起曾吩咐农官在田坎边植树固土,也不知是否寻到了合适的树种,不过眼下并非思虑这些的时候,只要蓄水池的难题一解,后续诸事自可徐徐图之。
众人寻到一处农人平日歇脚的地方,雁萧关率先席地而坐,游骥则去招呼拘谨的山民们,宽慰道只是稍作休整。
这边厢,绮华从士兵手中接过竹篮,所幸她早有准备,出门时特意备上了干粮。
掀开覆着的帕子,因着知道今日能当日往返,她备的都是轻便耐放的吃食。
大梁朝的蜜饯几乎都是用蜂蜜腌制的,此时此刻油纸里裹着的蜜饯颗颗裹着透亮的蜂蜜,在日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
一边方方正正的甜糕堆叠整齐,米粒清香混着隐约的甜味飘散开来,糕点圆滚滚的,模样煞是可爱,里面还包裹着枣泥,是大梁朝贵女们出门游玩时必备的糕点。
竹篮一侧还放着个小陶罐,揭开陶盖,满满当当的枣干,这可是天都城里男女老少最喜爱的零嘴。
恰逢一阵山风掠过,甜香霎时飘散满山。
一边的山民们不自觉地抽了抽鼻子,几个孩子更是直勾勾地盯着竹篮,眼神里满是渴望。
在这山里,一日只吃一顿是常事,有时食物短缺,为了熬过寒冬,大家宁可摘野果充饥也不会动山洞里的存货,甜味更是难得。
就说大石,不就因为尝过甜果子,惦记的到处寻觅,最后才被猿猴捉弄。
至于蜂蜜,即便在山林里偶然寻到蜂巢,山民们也舍不得吃,都是要留着同山下人换些要紧东西的。
山民中的大人们虽不懂文礼,尊卑有别却还是晓得的,喉结还在不住地上下滚动,已强忍着将黏蜜饯、甜糕的目光移开了。
孩子们馋得直吸溜口水,却也懂事地蜷在父母怀中,不敢开口讨要。
赫宛宜见状,心软了下来,转头对绮华说道:“姐姐,我们把东西分些给他们吧。”
绮华轻轻点了点她的额头:“就你心善。”
话虽如此,她却还是从竹篮里拿出一半吃食,将剩下的递给离得最近的老妪:“就这些了,你们也尝尝鲜。”
老妪慌忙摆手,连连推辞。
大山快步走来,脸涨得通红,连说话都不敢大声,只嗫嚅道:“你们吃便是,我们也带了东西的。”
听了他的话,抱着孩子的父母们便从行囊里掏出一块黑灰色的团状物,笑着哄孩子:“饿了吧?吃这个。”
孩子听话的抱着啃,看着他们的神情,显然是吃习惯的东西。
雁萧关看着孩子手中的东西,眉峰不自觉地拢起。
明几许却神色如常,解释道:“那是山里挖的树根磨成粉,和着蒟蒻做成的,看着不起眼,却是顶饱的好东西,山里人过冬全靠它,我小时候可没少吃。”
“蒟蒻不是有毒吗?”雁萧关盯着那些乌黑团状物,眉间皱得更紧。
眼底笑意一闪而过,明几许耐着性子解释:“是有毒,可山里人哪顾得上这些?掺些草木灰煮上几遍解了毒性,再混着数根一蒸,便能充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山民们瘦骨嶙峋的身体:“对他们来说,能熬过寒冬的,就是金贵物。”
这边几人正说着话,绮华却突然一把将篮子塞进大山怀中。
大山先前对雁萧关动手,绮华对他可没好脸色,塞完后立刻甩手退回赫宛宜身旁。
大山抱着装满香甜食物的篮子,一时手足无措。犹豫片刻,也不知是不敢再还,还是实在心疼族里的孩子,终究是把篮子了一旁的老妪,示意她将吃食分给孩子们。
孩子们得了食物,立刻狼吞虎咽往嘴里塞。
香甜的滋味是他们生平头一回尝到,个个都眯起了眼,一个半大少年吃得满脸餍足,特意将蜜饯含在舌根细细品味,许久才夹着口水感叹:“这味儿比我小时候吃的甘蔗还香!”
“你小子还吃过甘蔗?”一旁汉子瞪圆眼睛,“那金贵玩意儿,挖到了不得赶紧给潘管事送去?”
少年挠了挠头:“是我爹挖甘蔗时不小心弄断的小半截,那时我生着病,他以为我要被山神收走了,想让我死前尝口好的,才偷偷带回来给我的。”
这话一出,雁萧关等人纷纷侧目。
别的先不说,雁萧关立刻追问道:“甘蔗?这山里竟然还有甘蔗?”
雁萧关当然知晓甘蔗,只是这偏僻山野竟藏着此等稀罕物,实在令人惊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