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40145(第1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总部例会上,云凝整理了最新的销售成绩给常盼儿看。

常盼儿看向程元几人,“看来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云凝说:“我们几个人毕竟不是专业的,也不能一直把时间花在做生意上,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只做设计,与国家大厂合作,就算自己搞生产线,也要把做生意的部分外包出去。”

面对已经看得到的利益,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小。

云凝又提交了几个新方案。

每一个方案的利润都是很可观的。

常盼儿道:“我们搞这些,不是真的要生产民用品,也不是要做所谓的高端品牌,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为火箭项目赚取更多的资金,现在我来重新分配任务……”

第144章

自行车赚了钱,大家的想法也就多了。

开会时不再争执做生意究竟靠不靠谱,只想着究竟会不会赚钱。

“赚钱”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能帮忙的人就多了,云凝终于有时间去关注各个大院的进展。

半年前云凝在会议上提出了未来研究新方向,如今各个大院都进展神速。

四代火箭已经发射成功。

被誉为太空专车的神箭发射成功,这是将来可以把载人飞船送到太空的运载火箭。

四代火箭第三版增加了末级发动机二次启动能力,进行大量技术改进,可以满足多种卫星在发射轨道、重量、空间布局等方面的高要求。

而它首次发射,便成功将一颗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华国的第一颗遥感卫星。

华国的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着。

从时间来看,起码已经来到二十世纪初的水准。

没过一年,给大院的拨款大打折扣。

好在大院的商业项目搞得都不错,完全能填补空缺,甚至还能给职工们发奖金。

拿到奖金的那一刻,大家心服口服。

虽然他们对航天事业都有热爱之心,但热爱的同时还能赚到钱,那就更好了。

大院设立了专门管理各种商业项目的部门,与各个大厂合作,不完全参与生产,从烦琐的生产工作中解脱出来。

在云凝的建议下,大院技术入股,与各个大厂分红,赚的钱一点儿都没少。

科研进展快,几乎没有瓶颈,工资按时发放,时不时地还有奖金分红,大院所有人完全投入到工作中,每个人都劲头十足。

曾经以程元为首的老旧派也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只是大院的资源已经完全向云凝等新思想代表倾斜,他们终究是回不到曾经的辉煌了。

新的一年,载人飞船计划重新启动。

七十年代载人飞船计划,即曙光一号计划就已提出,甚至还进行了宇航员的选拔,这些宇航员曾被称为曙光战士,但在八十年代初被叫停。

从八十年代初到现在,大院对载人航天计划持悲观态度。

A国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喜讯对他们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尤其是登上月球的消息,曾让所有人都陷入消沉。

但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华国的技术不可同日而语,只不过他们最近两年工作太忙,没时间与国外交流,对国外技术的了解仅仅局限在A国的新闻报道和论文上。

他们已经不会紧盯着A国动向不放了。

导航卫星发射成功的同时,载人飞船计划重启。

军转民带来的巨额利润让他们无需长时间地等待国家经费。

云凝主要负责的是高空逃逸救生系统的研制,这对载人飞船来说至关重要,没有什么比宇航员的性命更加重要。

载人飞船工程的研究要比其他项目时间更久些,毕竟这是全新的技术。

云凝研究救生系统的同时,还要往五院跑,五院负责研制飞船本身,一院则代表运载火箭方,两个大院需要商量的事情很多,比如技术接口、重量分配。

这些琐事会产生巨大摩擦,但只要云凝在,就完全没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