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瑕疵玉佩(第4页)
聋老太所述的玉佩歷史,几乎与事实吻合。
但我不解的是,玉佩主人知晓其来歷理所当然,而你聋老太为何也如此了解?现在我明白了,你根本不是僱农,而是旧时的官吏世家。”
“清朝覆灭不过数十载,那时你已步入中年,或许你及家人曾在宫中生活,亲眼见过李大太监与这玉佩,否则何以对此玉佩的来歷如此熟知?”
“聋老太太,我所言可有误?”
李建设面带微笑问道。
他行事,向来恩怨分明。
若聋老太与易中海的栽赃得逞,李建设难免数年铁窗生涯。
故而,
李建设的报復,亦绝不会手下留情。
迫使聋老太交出传家宝,不过是前奏。
李建设真正的目的,是將这老嫗逐出四合院。
此刻面对李建设的质问,聋老太惊愕万分。
双腿颤抖不已,竟无言以对。
“原来如此,老太太竟出身宫廷,难怪知晓李建设玉佩的来歷。”
“没想到我们多年与一位宫廷中人共处一室。”
“不知她昔日宫中何职,若是丫鬟,恐难知晓李大太监诸多事宜。”
“我料她在宫中地位不菲,否则何以如此刻薄,仿佛眾人皆欠她一般。”
“我曾疑惑,这老妇嗅觉何以如此敏锐,一嗅便知邻家佳肴,原是宫中经歷,难怪见识广博。”
“这老东西享福半生,老来还贪图我们的肉食,上次我家半只鸡被她吃了,怎会有如此可恶之人?”
“她还常以长辈自居,我们可没这种出身旧官僚的祖宗。”
“更何况是旧官宦中的野猪皮一族,这种人早该被淘汰。”
住户们情绪激动,回想起聋老太在院中的恶行,个个咬牙切齿。
念及聋老太年迈,否则换作年轻人,他们早已动手。
“李建设,我认为你的看法有误。”
“我记得你家同样是三代为僱农,照你的逻辑,老太太身为僱农不应知晓玉佩来歷,那你身为僱农后代,这玉佩又从何而来?”
“莫非,你与李公公的关係更为深厚?”
“是他直接赠予你家祖辈的?”
易中海自以为揪住了李建设话中的漏洞,大笑问道。
李建设瞪了他一眼,不屑地回答:
“我家三代僱农的身份確凿无疑,与聋老太不同,她的来歷无人知晓。”
“至於玉佩,是因我母亲曾为士兵编织草鞋,一位士兵班长为感谢她,赠予了这块玉佩及其背后的故事。”
“那士兵说,玉佩是他曾祖父所留,自己从军生死未卜,故將玉佩託付给我母亲保管。”
“所以,严格意义上,玉佩並不属於我,只是我们暂时代那位下落不明的士兵保管。”
编织草鞋?
这话听起来颇为熟悉。
易中海仍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