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伏击战(第1页)
第7章伏击战
下达了集合命令以后,谢长青,温书奇,袁双莺他们领着胡晓雪我们俩到了村外的打麦场上。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游击队员。虽然他们服装各异,武器样式各种各样,但他们一个个却精神抖擞,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充满了热切地期待和向往。女队员们更是飒爽英姿,豪气冲天。
等游击队员们全部到齐以后,我首先问他们,“同志们,想不想穿上统一的服装,使用最好的武器?”
游击队员们齐声喊道:“想!”
正待他们要就此事开始议论的时候,我作了个手势,对他们说,“我可以向大家保证,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把日本鬼子打出中国,我们就会有统一的服装,就会有更好的武器。而这些东西从哪里来?从鬼子手中夺!怎么夺呢?那就要看我们够不够机智,够不够勇敢。作为一个抗日的战士,我们不但要有勇气,敢于战斗。重要的是除了胆量之外,还要有谋略,学会使用计策。你手中有枪,鬼子手中也有枪,甚至他们的枪比我们的还要好,但我们不仅要打败他们,消灭他们,还要把他们的枪夺过来。”
接着,我把接到的通知告诉了他们,并询问了几个队员,以前遇到敌人是怎么作的。他们说先埋地雷,然后打埋伏,让鬼子们死无葬身之地。
我微笑着听队员们说着,转脸去看胡晓雪,她正在咳嗽,我以为她有话要说,正想让她讲话,她却向我作了个手势,意思是让我继续说下去。我便更有兴致了。
我说:“以后,我们要逐步采取新的战略战术,常规的作战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于是,我派谢长山带领30个人去埋地雷,余下的人全部到山谷两边打埋伏。
一切安排就绪,我便带领队员们出发了。温书奇说,离我们不远的那条山间大道,正是鬼子们上县城去的必经之路。我们就埋伏在那里,等待鬼子们的到来。
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这其间,充满了太多太多的人生第一次。从作游击队长到打日本鬼子,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虽然以前听人说过此类事情,但那毕竟是听说而已,如今需要的是真正的投入,投身到抗日的队伍中,还要带着一腔对侵略者的仇恨。
如果战斗开始了,我和胡晓雪将会怎样地应对呢?我看着坐在我身边的胡晓雪,她却非常地平静,那副若无其事的模样,仿佛她面临的不是一场血与火的生命考验,而是在观赏一幅她从未看到过的画卷。真想问问她,你的镇静自若,是让谁看的呀?
我明白她的心思,她不是在做样子,而是在进行深深的思考。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大敌当前啊!虽然我们有过许多作战经验,可我们面对的敌人却是千差万别,不能简单地都用同一个方法去消灭他们。不同的敌人,不同的对待。
埋地雷的游击队员们已经回来了。谢长山兴冲冲地对我说,只要小鬼子一进入雷区,那他们就等于踏上了见阎王的不归之路。
汽车马达声从远处传来,不一会儿,鬼子的汽车出现在山间的路上。前边三辆大卡车,上边坐的都是日本兵。后边跟着的是一辆吉普车。这队鬼子离雷区越来越近了,游击队员们都紧张地盯着目标,希望看到鬼子的汽车底朝天的壮观场景。
如果按照常规的打法,既费时又费力,还要浪费不少的子弹,不由得,我朝胡晓雪看去。这时,她也正在注视着我。一阵说不出的波动在我心中闪烁。她用意念告诉我,“是该我们出手的时候了!”
我回应她:“这就看你的了!”
下边,鬼子的汽车将要驶入雷区时,在第一辆汽车前边出现了沼泽,那辆车一下子就陷了进去。紧接着,后边的几辆也都陆续陷了进去。软乎乎的淤泥淹没了轮胎,它们纵然有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起作用了。
鬼子们只好跳下汽车,连吉普车里边的鬼子军官也出来了。还跟着一个翻译官模样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是鬼子的翻译官,都是胖乎乎的一个圆脸,差不多都戴着一副叉子眼镜。仿佛这才是标准的翻译官形象。也许是大量的影视剧把翻译官形象给概念化了吧?这个翻译官却是一副瘦削的身材,没有戴眼镜,人样长得还不错。但不知他为什么就甘愿当汉奸为鬼子卖命。
鬼子们一下车,就“鸣哩哇啦”地乱喊乱叫起来。开始好像是在互相指责。在泥浆中,他们连步子都迈不开,每拔出一次腿,都要费很大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