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作不会死(第2页)
李斯本来还想再争取一下,可后方不利的消息不断传来,说起义军首领之一的吴广的队伍就在他儿子李由管的那块地方活动自如,李由完全没能力制止,按秦朝的连带责任算,李斯也脱不开干系,如果还有像赵高这样带着键盘而来的“正义之士”别有用心地夸张一下,李斯怕自己将会凉得很快。思来想去,这晚节自从被赵高拉下水的那天就保不住了,不如还是尽力保命吧!于是,李斯只能写了一封逻辑无法自洽的马屁信,对二世皇帝全方位夸夸:
陛下的想法好棒呀,您执法严厉的策略很正确!严厉执法天下就会安定,安定了君王就会有权威被人尊重,有了权威就更能执法严厉,这是一个完美闭环。而当君王能够执法严厉,接下来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你为所欲为了,国家就会富强,国家越富强,你就越能享受,时时刻刻享有幸福和满足感。换句话说,严厉执法=君王爽翻。
前面还算有点法家的影子,后面“君王为所欲为,国家就会富强”,就完全是逻辑的野蛮生长了。硬着头皮写完这种信,李斯已经深深地感觉自己的下限又低了一个档次,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赵高,他时不时就要进入自我愧疚的心理,追悔一下当初怎么能那么好骗呢?如今只能牢房里赌博——一错再错了。
这次起义的危机,其实也算赵高的危机,只不过,两人关注点不同。赵高一直忽悠皇帝只管躲在房间里愉快地玩耍,天下只会越来越好,人民也会越来越崇拜皇帝,可自从陈胜吴广吼的那一嗓子,天下群雄并起,到处都是想打上咸阳推塔的人,如果被皇帝知道,打脸不要紧,关键是欺君了呀。所以,赵高也很希望能把民间不稳定的消息摁下来,“只要我不报,天下就没毛病。”于是,他以“皇帝应该保持神秘性”为由,让胡亥再也不要每天上班了,奏疏等作业,大家帮忙批改一下就好了。
胡亥一听,不但察觉不了其中有猫腻,反而觉得,赵高的脑袋真是太灵光了,每次的主意都是那么有效果,不上朝,不仅能加持皇帝的神秘和威严,还可以减少暴露自己不懂的短板呢!
弄完这一步,不管是仕途上的上升通道问题,还是个人的恩怨,赵高都决定要对李斯下手了。李斯呢,因为早已被赵高在他和皇帝之间隔了一层障碍,消息逐渐不那么灵通,得到的经常是二手消息。如果传递消息的人故意给出错误信号,那么,他就只能就着错的走下去了。这不,赵高刚让皇帝主动给自己关禁闭后,马上跑去怂恿李斯,请他去劝劝二世要勤政爱民,不能玩物丧志。赵高表示自己人微言轻,而丞相该担起这个责任。
李斯自以为抓住了补救的稻草,忙说自己也早就想劝了,就是现在见陛下都不方便了呀。奥斯卡影帝的赵高一脸诚恳:“这个包在我身上,陛下什么时候有空,我就给您发消息!”结果可想而知,每当二世休息下来,找了一两个美女探讨人生,李斯就来求见了。几次三番这样,胡亥也不耐烦了,我一天之中那么多闲暇的时候,丞相都不来找,一等我准备进入夜生活,丞相就频繁敲门,这是想羞辱我吗?还是要搞得我看他一眼,30年没性欲了?
皇帝的牢骚还没发完,演技派的赵高就更换场地,一脸忧思地跑来通报情况了,首先承认有“陈胜吴广起义”这件事了,然后故意将楚国的陈胜吴广和李斯联系起来,说他们是老乡,难怪李由平叛的时候不是那么上心。
三言两语,李斯被打入另一个阵营。
二世此时也还算有点主见,虽然内心已经接受了赵高话里的大部分,但想拉丞相下台,也还是需要确凿证据的,于是,二世主动派人去李由所在的地方搞秘密调查。这一来,反倒把李斯送上了绝路。
宫里的消息,李斯没法全截获,可宫外的消息还是会第一时间飞到他这里,得知皇帝派人调查自己一家,再一打听,原来是赵高搞的鬼,于是,李斯决定找个机会跟赵高开撕。作为一个博览群书的人,李斯旁征博引,举了历史上各种权臣请领导退居二线,然后篡位的例子,最典型的如前面战国开局的“田氏代齐”。但可怕的是,此时的裁判都已倒向赵高,李斯的话,胡亥不是相信,不是微信,而是标点符号都不信。为怕李斯以丞相权力借口干掉赵高,胡亥干脆“好心”地出卖了李斯,把他的举报全盘告诉赵高。赵高忙倒打一耙:“把我拉下来,丞相就可以干‘田氏代齐’那种事了。”
经过赵高的最终鉴定,胡亥给予认同并支持,直接下令将李斯交给郎中令查办。而此时的郎中令不是别人,正是赵高兼职。等于说,你找人告发,裁判不仅不判决,还把你丢给了被告人,这官司还怎么打得赢呢?
被下狱后,李斯想到了前代因为忠心劝谏而被杀的人,比如夏朝的关龙逄,商朝的比干,吴国的伍子胥,估计,自己也就是这下场了。末了又效仿伍子胥感叹,我肯定看得到盗贼杀进咸阳,朝廷变为废墟的那天。
没想到,陈胜吴广不是那么给力,而他已经看不到了。
李斯被屈打成招,又不肯自杀,想当初逐客令下来以后,他都能扭转乾坤,如今的口才更胜当年,写封求救信给二世皇帝看,总还是有救的吧?
李斯采取的是反讽的写法,明明是想说自己为秦国一统和皇帝的即位立了多少功,写出来全是我不行,我有罪呀,我为秦国做的一二三四五条事,就是五条大罪。别说自救信被赵高一把火烧了,就是真的递到胡亥手里,那也只能激怒他,这不明摆着说皇帝不聪明的亚子,判断不公,决断有误吗?
赵高继续用屈打成招的办法,将李斯的“罪证”全部坐实,又上下其手编辑了各种证据链,把李斯一家全定义成了造反派。于是,二世宣判,灭他三族。
那天,李斯和二儿子一起被拉到咸阳街头问斩,刚走出不见天日的牢狱,一道刺眼的太阳光让李斯睁不开双眼。他伸出手想挡住点阳光,手上的铁链碰撞在一起,发出的催命之声。李斯回头看着儿子,说了人生中最后一句,也是让人无限感慨的一句话:“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我想和你一起,牵着咱们家的老黄狗,再去上蔡的东门外打一次猎,追逐身手最敏捷的狡兔,不知道还有机会吗?
当然,是没有机会了,人生并不是每一条路都能一键返航,从他亲自踏上赵高这条贼船时,未来的结局已定。想下船,对不起,航远了,再也靠不了岸。
《史记》原文: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