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逆子在研究杂种(第2页)
“不过。”张允修提醒着说道。“为师日理万机,没那么多工夫带你一同研究,你若是有什么遇到的疑难杂症,皆是可以寻空来问我,其他的你便自个研究。”
这就是张允修的惯例了,作为一个行走的“数据库”,他最大的作用并不是直接去研究什么科学定理,而是给这些大明科学家们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库,亦或是在他们走了弯路之后,提供卓有成效的建议。
这才是一种大明科学良性的发展方式。
徐光启自然是明白,乖巧地点头答应。
“豌豆不过是小试牛刀。”
张允修继续说道。
“接下来你便跟着屯田所一起,好好将那红薯研制成功,若是红薯真的出世,你应该明白意味着什么。”
徐光启眼神随即变得凝重起来,重重点头说道。
“先生请放心。”
随后,张允修将徐光启引荐给了临时执掌屯田所的张四书,张四书显然对于这个读书人的到来很是欢喜。
在屯田所的研究中,最缺的便是这种懂农事的读书人。
张允修继续交代了几句关于种植红薯的要领,便又当起了甩手掌柜,将屯田所一干事宜,交给了徐光启和张四书。
如今的张允修便像是个玩策略模拟经营的玩家一般,什么都要操作一下,却什么都不会精通。
过了一段时日,西山豌豆杂交理论在京城之中不胫而走。
大街小巷之中,人们都在讨论西山研究杂种豌豆的始末。
“这杂种难道要比纯种好?”
有人在酒馆里头问出这句话的时候,顿时便会引发一阵哄堂大笑。
“杂种若是好的话,那汝是杂种么?”
那人顿时急了,红着脸说道。
“你这人怎么还骂人呢?”
顿时又是引发一阵大笑。
比起坊间对于“杂种”的讨论,期货市场里头的情形却是不容乐观。
自开春以来,粮食的价格可谓是节节攀升。
当然,往年也是如此,每每到春荒时节,熬过了一个冬天,作物刚刚播种,粮食价格便是最高的。
甚至往年有不少百姓,好不容易熬过了寒冬时节,到了春荒时节却因买不起粮食而饿死。
文渊阁中申时行忧心忡忡地说道。
“恩府,自开春以来太原、平阳、潞安等地连续爆发饥荒,另有庆、延、临、巩各处官员上疏请求赈济。
今春之情形依旧是不容乐观。”
张居正放下手中奏疏,眯起眼睛说道。
“比起往年还是要好太多了,朝廷有了银子,该赈济便是赈济一些。”
春荒年年都有,张居正这个大明首辅说到底,也只不过是大明的一个修补匠而已。
哪里缺了便是补哪里,比起往年的应接不暇,年岁倒是真的好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