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1页)
第144章
在刘琦的记忆里,或者说在刘琦所知的“历史”中,那位叱咤江东的“小霸王”孙策,应当是在日后死于许贡门客复仇的冷箭之下。
可刘琦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这只意外闯入此世的“蝴蝶”,仅仅是在津乡射出的那一箭,竟然又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让孙策的命运轨迹彻底偏离,提前陨落在这夏口城中!
刘琦震惊过后,一丝错失良机的惋惜涌上心头。
刘琦下意识地抬手,轻轻拍了拍额头。
“四五日前。。。。。那就是我从沙羡移师安陆的时候。。。。”
刘琦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些错失良机的惋惜:
“若当时能知道孙策已死,江东军群龙无首,军心必然大乱,那我挥师猛攻,说不定便可趁此良机,一举拿下夏口,定鼎江夏!何须在安陆与江北诸世家虚与委蛇?”
刘琦越想越觉得可惜,脸上神色也略显复杂。
而一旁的诸葛亮与庞统对视一眼,也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惋惜。
二人虽不知刘琦心中那关于改变“历史”的惊涛骇浪,但作为顶尖的谋士,二人同样立刻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个趁敌内乱、速战速决的宝贵窗口。
诸葛亮见刘琦神色有异,沉默不语,担心刘琦过于沉浸在惋惜之中,便上前一步,羽扇轻抬,语气柔和的劝慰道:“主公,机会已失,纵使嗟叹,亦无法令时光倒流,此间叹息徒耗心神尔。当务之急,乃向前看。”
而庞统思路敏捷,迅速从现状中剖析出对己方有利的态势。
是以庞统也接口道:
“孔明兄所言极是,错失良机虽然人叹息,但此事对我军而言,未必全是坏事。”
“至少,通过这几名逃卒,我等可确定三事:其一,江东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矛盾已生,否则不至有士卒冒死叛逃!”
“其二,孙权新立,首要之事必然是巩固权位,稳定内部,其对外策略,料想短期内会以固守夏口为主,绝不敢贸然出击。”
“这其三嘛。。。。。”
庞统顿了顿,“我等已初步整合江北,站稳了脚跟。如今敌守我进,敌静我动,时间在我!天时已转而利于我,我等正可从容布局。”
诸葛亮颔首,顺着庞统的话继续分析,为刘琦描述出未来的蓝图:“士元所言皆切中要害。”
“如今江北世家归心,人心可用,我们正可趁江东军龟缩夏口、无力外顾之时,大刀阔斧推行屯田之策,编练新附之军。”
“待我粮草充足,兵强马壮,再图夏口,而我军则根基稳固,胜算倍增。届时,我军进可攻,退可守,不必再仰赖江陵或襄阳粮草接济,方为长久自立之道。”
听到诸葛亮、庞统冷静而富有远见的分析,刘琦深吸一口气,从那份震惊与短暂的惋惜中出来。
刘琦脸上的复杂神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察局势后思虑。
刘琦摆了摆手,甚至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二位先生多虑了,琦并非一味懊悔,只是震惊于孙伯符之死,想他号称‘小霸王’,纵横江东,所向披靡,何等英雄了得!”
“却没想到,竟与其父一般,亡于箭矢之下。。。。。。真可谓天意难测,英雄气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