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4节(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但这是好处,钟离羡没想过坏处。

一旦魏琨称帝,势必要大封,这些跟随他的属官将领都要封赏,位列朝堂,那时就不同了,本来是所有人扭成一股力量打天下,封赏后就都有了权势,谁敢保证他们还会有心思集中力量去争地盘,只怕内部为了争权斗势就打起来了。

东楚那个伪朝,东平王当了伪帝后,晋封一堆王侯,这些人有了身份,都知道端起架子,养尊处优起来,朝廷派兵征讨,名正言顺,天下大义都在朝廷这里,打他们都是他们活该。

魏琨若自立,也是一样的道理,他就是为当皇帝为了权势造反,而不是被朝廷逼反,魏琨现在有正当的由头,何必为了个皇帝名头讨苦头吃,这点钟离羡是不会想明白的。

——

伏缇给魏琨递止战书是思考了很久的决定,仗随时可以打,但是兖州身处水深火热的百姓等不得,死的人太多太多,活着的人饱受煎熬,如果不想办法,兖州迟早会发生乱民暴动。

梁献卓派了两名新将在营地,伏缇命其中一人回长安,让其回去给梁献卓带话,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打仗,而是救兖州,兖州已经被地方豪强所把控,百姓失地,颠沛流离,若梁献卓再不采取措施,必会再有百姓起义。

新将回长安,把话带给了梁献卓,伏缇希望梁献卓能拔出兖州豪强之患,还百姓安生。

这让梁献卓异常震怒,他早已下了诏令,让伏缇不要管兖州,但伏缇不仅违抗他的命令。

梁献卓之前已经派薄圣卿去了兖州,薄圣卿是他的人,证实兖州地方豪强并没有侵吞百姓田地,伏缇一再找借口拖延战事,明显是不愿打魏琨。

梁献卓于是再发诏令,命伏缇不得延误战机,即刻发兵打南境,否则以军法论处。

伏缇收到诏令,甚感悲凉,她这辈子听过许多诏令,她从没有忤逆过皇帝的命令,她可以闭着眼什么都不管,新帝让她干什么就干什么,打败了魏琨,回长安受封赏,兖州的百姓本来和她就没有关系。

可伏缇没有办法闭上眼睛,如果兖州出了乱子,这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重创,这是梁献卓理政不善引发的,梁献卓身为帝王,本该施政为民,可是他施下的政令,好像都是在将百姓往绝路上逼。

一个兖州尚且如此,南郡没了,将来其他的郡呢,即使她打败魏琨,收复南境,如果照着他这样的政法,还会有千千万万个魏琨站起来反抗他,他本该站在百姓这边,却和豪强站在了一起。

于是伏缇向魏琨发了止战书,并在几日后就收到了魏琨答应止战的回话。

她给梁献卓再次递交奏疏,求梁献卓惩治兖州地方豪强官吏,于百姓安抚。

她几乎是拿止战来倒逼梁献卓管兖州。

梁献卓大可以将伏缇治罪,但经历过上一世,他多少了解伏缇的品行,伏缇是忠于朝廷的,她如此再三的求他管治兖州,他即便愤怒,也意识到不对劲。

梁献卓随即招薄圣卿问话,薄圣卿再三保证,自己调查确凿,绝无捏造。

薄圣卿是梁献卓亲自挑选出来的薄家嗣子,梁献卓将他安排到大司农任陶手底下,不止是跟着任陶学管财政,更多也是让他监视任陶,若任陶以权谋私,有操控权柄之嫌,他才能对付。

薄圣卿既保证了,梁献卓也信了几分,只当伏缇是拿这个为借口,原想派遣中官前去督促伏缇,若伏缇还是不愿打,那就先将人带回看押,至少有她这个人质在手,伏嫽和魏琨绝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当夜,徐节告诉他,廷尉张赏就兖州一事,提议再派人入兖州去查探,此人绝不可再是任陶派系。

张赏将薄圣卿归为任陶的人,梁献卓直觉可笑,当朝的这些大臣,谁都想自己能独揽权势,任陶能耐,那就有张赏可以制衡。

梁献卓本可以不予理会。

徐节却提醒他,任陶有意将女儿嫁给薄圣卿。

梁献卓都不记得任陶有几个女儿,任陶的女儿好像比别的权贵格外多几个,总想着要嫁给他,和嫁给其他人。

薄圣卿是愿意安安分分的当个大司农丞,做出政绩,然后得梁献卓提拔,还是愿意娶了任陶的女儿,从而少走弯路。

普通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梁献卓也不能绝对信任薄圣卿,毕竟他的亲舅父都能为了权柄而把持朝堂,薄圣卿甚至都不是薄家人,只是他挑选出来的贫穷儒生入了薄家宗嗣,谁也不敢断定,他不会为荣华富贵折腰。

梁献卓命太官令再次往兖州,太官令乃是张赏的族叔,也算是用张赏的人去打探究竟。

徐节带着梁献卓的命令出皇宫,进了张家,张赏赠以厚礼,感激他能在梁献卓面前谏言,这次只要太官令入了兖州,管兖州如何,只要抓住兖州有任陶的根系,薄圣卿刻意隐瞒兖州百姓遭任家欺压,那任陶就等着被梁献卓治罪,从而他的女儿也没资格再同他的妹妹争皇后位。

徐节头一次收了这么丰厚的礼,想想之前他们送的,实在不够看,胃口也打起来,谁要他办事都要有好处,好处少的,还会被他嫌弃,中常侍桑共都不好应付他,只能小心捧着。

太官令出长安以前,任陶在一个夜晚拉了一马车的珍奇珠宝登张家门拜访张赏,就差给张赏跪下了,愿以他马首是瞻,后位定是他妹妹的,自己的女儿绝不敢肖想后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