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接识第七(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接识第七

推己接物,俱识同体,

兼能之士,乃达群材。

夫人初甚难知,(貌厚情深,难得知也。)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知人。故以己观人,则以为可知也;(己尚清节,则凡清节者皆己之所知。)观人之察人,则以为不识也。夫何哉?(由己之所尚,在于清节;人之所好,在于利欲。曲直不同于他,便谓人不识物也。)是故,能识同体之善,(性长思谋,则善策略之士。)而或失异量之美。(遵法者虽美,乃思谋之所不取。)何以论其然?

人们最初相识的时候都很难相互了解,辨别才干。很多知识博涵的人都认为自己有鉴别人才的能力,所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别人。看到别人处在他们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人,就认为他们辨别不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能够很好地辨别出和自己具有相同能力的人才,但却很难辨别出和自己不同的有能力的人才。怎么解释这一点呢?

夫清节之人,以正直为度,故其历众材也,能识性行之常,(度在正直,故悦有恒之人。)而或疑法术之诡。(谓守正足以致治,何以法术为也。)

比如清正廉洁的人,把正直作为考量人才的标准,所以当他阅历众多人才后,能够赏识那些秉性正直的人,却对技巧灵活的人心怀疑惑。

法制之人,以分数为度,故能识较方直之量,(度在法分,故悦方直之人。)而不贵变化之术。(谓法分足以济业,何以术谋为也。)

遵从法制的人,把规则制度作为考量人才的标准,所以他能够赏识大方规则的人,而对于能言善辩的人却不怎么称道。

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度在思谋,故贵策略之人。)而不识遵法之良。(谓思谟足以化民,何以法制为也。)

讲究权术计谋的人,把对于权术的谋划作为考量人才的标准,所以能够成就策略计谋著称的人,而不能赏识循规蹈矩的人。

器能之人,以辨护为度,故能识方略之规,(度在辨护,故悦方计之人。)而不知制度之原。(谓方计足以立功,何以制度为也。)

综合事务的人,把辩论演说作为考量人才的标准,能够接纳熟悉方针策略的人,而不接纳遵章守法的人。

智意之人,以原意为度,故能识韬谞之权,(度在原意,故悦韬谞之人。)而不贵法教之常。(谓原意足以为正,何以法理为也。)

聪颖明朗的人,把揣摩主旨作为考量人才的标准,所以能够识别具有韬略的人,却不能够识别礼法教化的人。

伎俩之人,以邀功为度,故能识进趣之功,(度在邀功,故悦功能之人。)而不通道德之化。(谓伎能足以成事,何以道德为也。)

善于技艺的人,把对功名的追求作为考量人才的标准,所以赏识热衷功名的人,而不理解道德教化民众的人。

臧否之人,以伺察为度,故能识诃砭之明,(度在伺察,故悦谴诃之人。)而不畅倜傥之异。(谴诃乃成教,何以宽弘为也。)

褒贬善恶的人,把对于事物的观察鉴别作为考量人才的标准,所以能够识别敢于直谏的人,对于**不羁的人却不怎么赏识。

言语之人,以辨析为度,故能识捷给之惠,(度在剖析,故悦敏给之人。)而不知含章之美。(谓辨论事乃理,何以含章为也。)

能言善辩的人,把辨析分析作为考量人才的标准,所以能够赏识辞令丰富、言语精巧的人,而不喜欢木讷内秀的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