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能第五(第2页)
大凡具有某一方面才能的人,如同五味之中只有一种美味。所以偏才只能够担任某一方面的政务工作,不适宜去治理整个国家。
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盐人调盐,醯人调醯,则五味成矣。譬梓里治材,土官治墙,则厦屋成。)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水以无味,故五味得其和。犹君体平淡,则百官施其用。)
为什么呢?因为担任某一个官职,就像用一种调料来辅佐五种味道;然而治理一个国家,是用无味来包容涵括其他五种味道。
又国有俗化,民有剧易;(五方不同,风俗各异,土有刚柔,民有剧易。)而人材不同,故政有得失。(以简治易则得,治烦则失。)
孙武(约前535~?),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后人尊称其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以《兵法》(后人称之为《孙子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被誉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在九、十、十一篇分别提到用人的心得,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另外,再加上一个国家里民俗风情有异,人的素质有高有低,不同人才的才能各不相同,所以行使政事也难免有所得失。
是以王化之政,宜于统大,(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以之治小则迂。(网疏而吞舟之奸漏。)
天子教化的政令适合去治理大的天下。如果用它来治理微小的事情,则会显得迂腐。
辨护之政,宜于治烦,(事皆辨护,烦乱乃理。)以之治易则无易。(甚于督促,民不便也。)
辩论周旋的政令,适合去治理烦琐的事情。如果用它来治理简单明了的事情,那么则会显得无用。
策术之政,宜于治难,(权略无方,解释患难。)以之治平则无奇。(术数烦众,民不安矣。)
策略战术的政令,适合去治理祸患危难的地域,如果用它来治理安定祥和的地域,则会显得陈旧而无新意。
矫抗之政,宜于治侈,(矫枉过正,以厉侈靡。)以之治弊则残。(俗弊治严,则民残矣。)
矫枉过正的政令,适合去治理骄奢无度的现象,如果用它来治理鄙陋欠缺的现象,则会显得有些不足。
谐和之政,宜于治新,(国新礼杀,苟合而已。)以之治旧则虚。(苟合之教,非礼实也。)
协调内外的政令,适合去治理新生的事物。如果用它来治理陈旧的事物,则会显得有些徒劳。
公刻之政,宜于纠奸,(刻削不深,奸乱不止。)以之治边则失众。(众民惮法,易逃叛矣。)
公正严明的政令,适合去治理奸恶难缠的事情。如果用它来治理周边的事情,则会失去人心。
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乱民桀逆,非威不服。)以之治善则暴。(政猛民残,滥良善矣。)
威严厉肃的政令,适合去治理暴乱不堪的地方。如果用它来治理和善安定的地方,则容易滋生暴乱。
伎俩之政,宜于治富,(以国强民易使。)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易货改铸,民失业矣。)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凡此之能,皆偏材之人也。
技巧工艺的政令,适合去治理富饶殷实的国家。如果用它来治理贫乏纤弱的国家,则会劳民伤财。所以根据才能授予不同的官职要十分谨慎。
故或能言而不能行,或能行而不能言;(智胜则能言,材胜则能行。)至于国体之人,能言能行,故为众材之隽也。
凡是具有以上几种才能的都是偏才。有的人能说却不能做,有的人能做却不能说。真正具有兼才的人才是既能说也能做的,这种人才才是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人君之能异于此。(平淡无为,以任众能。)故臣以自任为能,(竭力致功,以取爵位。)君以用人为能;(任贤使能,国家自理。)臣以能言为能,(各言其能,而受其官。)君以能听为能;(听言观行,而授其官。)臣以能行为能,(必行其所言。)君以能赏罚为能。(必当其功过也。)所能不同,(君无为而臣有事。)故能君众材也。(若君以有为,代大匠斫,则众能失巧,功不成矣。)
君王的才能和这些不一样。所以臣子把恪尽职守、力行公务当作自己的才能,君王把选贤任能当作自己的才能;臣子把直言纳谏当作自己的才能,君王把善于倾听当作自己的才能;臣子把谋干实事当作自己的才能,君王把赏罚分明当作自己的才能。君王和臣子所具备的才能各不相同,所以君王可以很好地运用不同的人才。
刘邦(前256~前195),汉朝开国皇帝,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指挥家。刘邦是识人用人的典范,靠“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的辅佐,于公元前209年响应陈胜、吴广在沛县起义,后入关推翻暴秦,楚汉之争中又打败项羽,统一中国,建立汉朝。
【释评】
《材能》之篇说明了用人之道在于量才而用。本篇从人的才能本身来阐述人才各有区别,所以人才所适宜担任的事务也各不相同,并且否定了才能有大有小这个说法,同时也阐明了君王应该具备的才能是选贤任能。
作者很注重对人才内在品格的鉴别,从而来鉴别人才所具有的才能。人的品格是无所谓大与小的,所以人的才能也不可以用大或小来区分,更不可以按照所谓的“标准”来区分,否则鉴别人才时就会出现失误。
当今社会,有些领导主观臆断人才的大小去安排和运用,对待人才的态度也是按照自己主观臆断来进行改变的,所以才不能尽用,以致荒废。因此,对于人才的鉴别任用只有量力而取,才能够人尽其才。历史已经证明了人才对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就是这个道理。能够正确地鉴别人才,让人才可以在自己擅长的位置上有所作为,才可以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就是君以善赏罚为能,臣以尽职为能。只有形成这样的人才体系,事业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