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征第一(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九征第一

人物性情,志气不同,

志气不同,形验有九。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为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伏羲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后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他的神话传说。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性质禀之自然,情变由于染习。是以观人察物,当寻其性质也。)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知无形状,故常人不能睹,惟圣人目击而照之。)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质不至则不能涉寒暑,历四时。)禀阴阳以立性,(性资于阴阳,故刚柔之意别矣。)体五行而著形。(骨劲筋柔,皆禀精于金木。)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由气色外著,故相者得其情素也。)

人物的本质,出自于人物的品格和德行,然而关于品格和德行的道理,是十分深奥并且微妙的。如果不具备圣人般非凡的洞悉事物的能力,一般人谁又能把它观察探究明白呢?凡是有血气的生命,无不把天地间的混元之气作为自己的本质,秉承阴阳来确立自己的根本,容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来构成自己的外在形态。如果具备了外部的具体形态,就可以借助他外部的具体形态来观察探究内在的本质属性了。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质白受采,味甘受和,中和者百行之根本,人情之良田也。)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惟淡也故五味得和焉,若苦则不能甘矣,若酸也则不能咸矣。)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平淡无偏,群材必御,致用有宜,通变无滞。)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譬之骥,虽超逸绝群,若气性不和,必有毁衡碎首决胸之祸也。)

在人的所有素质品格中,属中和平直的最为可贵。因为中和平直的素质,平淡,宁静,不执拗,不偏颇,所以很容易调和体内的金、木、水、火、土五种材质元素,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顺应自然之理。所以观察人才探究人的素质,一定要先看他是否具备平淡、宁静的本质,继而再看他是否聪慧明智。

聪明者,阴阳之精。(离目、坎耳,视听之所由也。)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耳目监察,通幽达微,官材授方,举无遗失。)自非圣人,莫能两遂。(虽得之于目,或失之于耳。)

所谓聪慧明智的人,是指包容了天地间阴阳精华的人。阴阳之气平淡宁静,自然协调,就会内心睿智,外表聪颖。圣贤的人内在淳朴淡定,外表聪颖智慧,能够同时兼备这两种品质。能够清晰地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和知晓事物包含的精深道理。如果不是圣贤之人就很难同时具备这种品质。

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达于进趋而暗于止静,以之进趋,则欲速而成疾,以之深虑,则抗夺而不入也。)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性安沉默,而智乏应机。以之闲静,则玄微之道构;以之济世,则劲捷而无成。)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人各有能,物各有性,是以圣人任明白以进趋,委守成于玄虑,然后动止得节,出处应宜矣。)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阳动阴静,乃天地之定性,况人物乎?)

精明强干的人,通晓进趋应变的关键,而缺乏深思远虑;深虑多思的人,识别静默安处的道理,而不知迅捷机变。就像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看不清太阳内在的本质;又像金星、水星只能相互映照一样,光芒在内部炯炯生辉,却不能向外面发光。这两者不同的地方,应该就是阴阳两气不同的地方。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著于厥体矣。(筋勇色青,血勇色赤,中动外形,岂可匿也。)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性者,成形之具。五物为母,故气色从之而具。)五物之实,各有所济。(五性不同,各有所禀,禀性多者,则偏性生也。)

如果要去衡量一个人的才能和本质,可以阴阳五行的规律作为参考,因为五种元素的不同之处,正好和人的不同品质相互映衬。五行表现于人的身体分别是:木为骨,金为筋,火为气,土为肌,水为血。五种元素在人的身体中相互调和,形成了不同的品质德性。

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木则垂荫,为仁之质。质不弘毅,不能成仁。)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火则照察,为礼之本。本无文理,不能成礼。)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土必吐生,为信之基也。基不贞固,不能成信。)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金能断割,为义之决。决不勇敢,不能成义。)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水流疏达,为智之原。原不通微,不能成智。)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五物,天地之常气。五德,人物之常行。)

启,中国夏朝第二任君主。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任用,是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管理社会。人们民主选举首领,而首领的承继采用禅让制,其标准是公认的贤能。夏启之后,首领的选择以王位的世袭为主要形式。

品格正直柔韧的,有宏远的志向,这是“仁”的本质;气度俊逸明达的,有良好的礼仪,这是“礼”的根基;体貌端正耿直的,有美好的诚义,这是“信”的基本;筋骨强劲精壮的,有迅健的勇武,这是“义”的要素;血气顺畅和谐的,有良好的聪慧,这是“智”的由来。由于五种品格德行各不相同,所以形成了不同恒定性质,被称作“五常”,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仁、礼、信、义、智。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温而不直则懦,扰而不毅则剉。)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刚而不塞则决,弘而不毅则缺。)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愿而不恭则悖,理而不敬则乱。)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宽而不栗则慢,柔而不立则散。)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简而不畅则滞,明而不砭则翳。)

五常各有不同,所以形成了与五行相互对应的五种品德;温和果敢谦逊的是木的品德,刚强坚毅有志向的是金的品德,理性严谨有礼教的是水的品德,忠厚包容坚韧的是土的品德,干脆果断聪颖的是火的品德。

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人情万化,不可胜极,寻常竟源,常在于五。)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自然之理,神动形色,诚发于中,德辉外耀。)

虽然人的不同决定了所具有的品德也各不相同,但大概总述起来都是来自于这五种品格德行的不同。所以一个人内在刚强坚韧、通达晓畅或是果敢智慧,都可以通过他的外在形体外貌、表情话语或是性情志趣具体地表现出来。

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卬卬。

如果品质忠诚正直,仪表则是孔武刚强;品格善良果敢,仪表则是严肃奋勇;品格平静淡定,仪表则是安恬闲适。仪表不同所产生的举止和言行也各不相同:仪表正直的举止刚强有力,仪表善良的行事缓和,仪表严肃的庄重公正。

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于内,容见于外。)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心不系一,声和乃变。)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清而亮者律,和而平者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心气不同,故声发亦异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