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安息香(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真安息焚之能聚鼠,其烟白色如缕,直上不散。【安息香聚鼠的说法可以见于明·谢肇淛《五杂俎》,之前未见记载。谢氏藏书颇富,不知从何处得此说。】(《本草》)

[188]安息香聚鼠的说法可以见于明·谢肇淛《五杂俎》,之前未见记载。谢氏藏书颇富,不知从何处得此说。

笃耨香【笃耨香:关于笃耨香的所指,从其在中国古籍中的性状、植物、产地描述,以及作者对其在书中的安排,有可能是安息香科安息香属植物越南安息香Styraxtonkinensis(Pierre)CraibexHartw的树脂。值得注意的是,笃耨香在基督教文献翻译中也用来作为产于地中海地区terebinth(指黄连木属植物Pistaciaterebinthus树也称为terebinth树的树脂)的对译,后来在对其他西方文献翻译中,也通用这种译法。此种植物在我国古籍中多被称为熏陆或者乳香,与我国古籍所称笃耨香不是一种。笃耨香在古代依产地和等级不同,可分为黑笃耨、笃耨皮、笃耨香、笃耨脑、白笃耨,笃耨瓢等。此处记载黑笃耨为杂以树皮者,等级较低,大概类似今日低等级的东南亚安息香。而笃耨脑则是较纯,偏白色的高等级笃耨香,类似今日东南亚安息香中纯净偏白色者。从文献描述看,笃耨瓢可能是当地人用瓢之类的东西来收集笃耨树脂,取下笃耨香后,剩下的残余与瓢黏连,将瓢打碎后而成。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下》描述与此处有所不同,录于下:“笃耨香,出真腊国。其香,树脂也。其树状如杉、桧之类,而香藏于皮。树老而自然流溢者,色白而莹;故其香虽盛暑不融,名白笃耨。至夏日以火环其株而炙之,令其脂液再溢,冬月因其凝而取之;故其香夏融而冬凝,名黑笃耨。土人盛之以瓢,舟人易之以瓷器。香之味清而长,黑者易融。渗漉于瓢,碎瓢而爇之,亦得其仿佛;今所谓笃耨瓢是也。”】

笃耨香出真腊国,树之脂也,树如松形,又云类杉桧。香藏于皮,其香老则溢出,色白而透明者名白笃耨,盛夏不融,香气清远。土人取后,夏月【夏月:夏天。】以火炙树,令脂液再溢,至冬乃凝,复收之,其香夏融冬结,以瓠瓢【瓠瓢:指用葫芦剖制而成的盛器。】盛,置阴凉处,乃得不融,杂以树皮者则色黑,名黑笃耨。一说盛以瓢,碎瓢而爇之亦香,名笃耨瓢香。(《香录》)

[189]笃耨香:关于笃耨香的所指,从其在中国古籍中的性状、植物、产地描述,以及作者对其在书中的安排,有可能是安息香科安息香属植物越南安息香Styraxtonkinensis(Pierre)CraibexHartw的树脂。值得注意的是,笃耨香在基督教文献翻译中也用来作为产于地中海地区terebinth(指黄连木属植物Pistaciaterebinthus树也称为terebinth树的树脂)的对译,后来在对其他西方文献翻译中,也通用这种译法。此种植物在我国古籍中多被称为熏陆或者乳香,与我国古籍所称笃耨香不是一种。笃耨香在古代依产地和等级不同,可分为黑笃耨、笃耨皮、笃耨香、笃耨脑、白笃耨,笃耨瓢等。此处记载黑笃耨为杂以树皮者,等级较低,大概类似今日低等级的东南亚安息香。而笃耨脑则是较纯,偏白色的高等级笃耨香,类似今日东南亚安息香中纯净偏白色者。从文献描述看,笃耨瓢可能是当地人用瓢之类的东西来收集笃耨树脂,取下笃耨香后,剩下的残余与瓢黏连,将瓢打碎后而成。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下》描述与此处有所不同,录于下:“笃耨香,出真腊国。其香,树脂也。其树状如杉、桧之类,而香藏于皮。树老而自然流溢者,色白而莹;故其香虽盛暑不融,名白笃耨。至夏日以火环其株而炙之,令其脂液再溢,冬月因其凝而取之;故其香夏融而冬凝,名黑笃耨。土人盛之以瓢,舟人易之以瓷器。香之味清而长,黑者易融。渗漉于瓢,碎瓢而爇之,亦得其仿佛;今所谓笃耨瓢是也。”

据此,则白笃耨为自然流溢的树脂,需老树且经过长时间形成,不易融。黑笃耨为人力炙烤至流出,冬天凝结而成的树脂。黑笃耨的流动性较强,春夏时为液态,容易渗入所盛的瓢中,将瓢打碎即成笃耨瓢。笃耨皮从名字看,可能是杂以树皮的笃耨香,但在文献中和黑笃耨有并列的情况,可能颜色没有黑笃耨深,或者黑笃耨只是颜色更深,和杂以树皮无关。还有一种可能笃耨皮是笃耨瓢的异名,二者从未并列是对这种猜测的支持。

总的来说,笃耨脑和白笃耨属于高等级笃耨,黑笃耨、笃耨皮、笃耨瓢属于低等级笃耨。

[190]夏月:夏天。

[191]瓠瓢:指用葫芦剖制而成的盛器。

瓢香

三佛齐国以瓠瓢盛蔷薇水至中国,碎其瓢而爇之,与笃耨瓢略同,又名干葫芦片,以之蒸香最妙。(《琐碎录》【《琐碎录》:亦称《分门琐碎录》、《分门琐碎》,杂录著作,两宋间温革著,陈昱增广。20卷。温革,字叔皮,泉州(今属福建)人。】)

[192]《琐碎录》:亦称《分门琐碎录》、《分门琐碎》,杂录著作,两宋间温革著,陈昱增广。20卷。温革,字叔皮,泉州(今属福建)人。

詹糖香【詹糖香:现在中医药领域一般认为,詹糖香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红果钓樟(红果山胡椒)LihrocarpaMakino的枝叶经煎熬而成的加工品。但和古籍中记载的詹糖香有出入。】

詹糖香出晋安【晋安:晋安可指晋安郡或晋安县。晋安郡辖今福建东部和南部地区,晋安县治所为今日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古时为交通南海的重要港口。】、岑州【岑州:岑州具体所指不详,据《太平寰宇记》:“交州……西北至岑州陆路一百三十里……”又为载于唐书,推测为安南都护府所辖羁縻州。不过《本草纲目》引陶弘景的说法中即有“岑州”,其名应该早在南北朝之前即已有之。大概位置可能在越南北部一带。】及交广以南。树似橘,煎枝叶为香,似糖而黑,如今之沙糖【《陈氏香谱》原文中并没有“如今之白砂糖”这一句。《本草纲目》所引来自苏敬《唐本草》。原文作:“似沙糖而黑。”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已有用甘蔗生产沙糖,但品质较差。唐代时从印度传入制法,制成品质较好的沙糖。虽然当时有白砂糖的记载,不过唐宋市场主流的沙糖并不是白砂糖,颜色是比较深的,类似今日的红糖。直到元代,白沙糖才大量出现。所以苏敬此处“似沙糖而黑”,应该是非常深的颜色了。】。多以其皮及蠹【蠹:指木中虫。】粪杂之,难得纯正者。惟软乃佳。其花亦香,如茉莉【茉莉:一般指木犀科素馨属植物茉莉[Jasminumsambac(L。)Ait],茉莉又称“末利”、“抹厉”、“抹利”等,来自于梵语(malikā或malikd),东南亚一些地方语言也有类似的叫法。】花气。(《本草》)

[193]詹糖香:现在中医药领域一般认为,詹糖香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红果钓樟(红果山胡椒)LihrocarpaMakino的枝叶经煎熬而成的加工品。但和古籍中记载的詹糖香有出入。

詹糖香之名最早见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陶弘景曾加以描述。其名屡见于唐宋本草文献及地理志中,从描述中看,概为南海某地物产。在香方中的使用很少见,《陈氏香谱》只有千金月令熏衣香用到詹糖香。李时珍认为其名称来源是因为“詹言其粘,糖言其状也”。此段文字中“其花亦香,如茉莉花气”亦来自李时珍的补充,说明李时珍可能见过这种植物,但究竟明人所谓詹糖香与唐宋时期詹糖香是否为一物还不好确定。无论如何,产地与植物学描述与红果钓樟出入太大,可以排除这种可能。

近代以来,日本学者试图复原詹糖香,曾根据植物学描述尝试过多种植物,都告失败。《唐代舶来品研究》认为,所谓詹糖香的“詹”并非如李时珍所言形容其粘性,而是来自“tram”(詹)是安南语“kanari”(即橄榄属树)的读音,詹糖香在当地的原读音是“tram-trǎng”。《太平广记》“野悉密花”条:“与岭南詹糖相类。”指出詹糖的花和素馨之类的花很像,橄榄花大致符合此特征。如果这个猜测成立,詹糖香可能指的是揽糖。不过榄糖和詹糖香的描述仍有差距,尤其是和深色沙糖的性状颇有出入,也和日本传世品詹糖香不太符合。或许并非来源于橄榄树,或许加工方式与榄糖不同,具体还不好确定。

[194]晋安:晋安可指晋安郡或晋安县。晋安郡辖今福建东部和南部地区,晋安县治所为今日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古时为交通南海的重要港口。

[195]岑州:岑州具体所指不详,据《太平寰宇记》:“交州……西北至岑州陆路一百三十里……”又为载于唐书,推测为安南都护府所辖羁縻州。不过《本草纲目》引陶弘景的说法中即有“岑州”,其名应该早在南北朝之前即已有之。大概位置可能在越南北部一带。

[196]《陈氏香谱》原文中并没有“如今之白砂糖”这一句。《本草纲目》所引来自苏敬《唐本草》。原文作:“似沙糖而黑。”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已有用甘蔗生产沙糖,但品质较差。唐代时从印度传入制法,制成品质较好的沙糖。虽然当时有白砂糖的记载,不过唐宋市场主流的沙糖并不是白砂糖,颜色是比较深的,类似今日的红糖。直到元代,白沙糖才大量出现。所以苏敬此处“似沙糖而黑”,应该是非常深的颜色了。

[197]蠹:指木中虫。

[198]茉莉:一般指木犀科素馨属植物茉莉[Jasminumsambac(L。)Ait],茉莉又称“末利”、“抹厉”、“抹利”等,来自于梵语(malikā或malikd),东南亚一些地方语言也有类似的叫法。

□【:四库本、汉和本作“”,无碍庵本作“”,依《酉阳杂俎》,应作“”。】齐香【此香的描述仅见于《酉阳杂俎》,未见于具体香方,所指不详。】

[199]:四库本、汉和本作“”,无碍庵本作“”,依《酉阳杂俎》,应作“”。

[200]此香的描述仅见于《酉阳杂俎》,未见于具体香方,所指不详。

[201]拂林:中国隋唐史籍中对拜占庭帝国的称呼,即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的西亚地中海东部沿海一带。

[202]阿魏:作为香料或中药,过去进口之阿魏为同属植物胶阿魏草F。assafoetidaL。的油胶树脂,产伊朗、阿富汗等国。现在国内所用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sinkiangensisK。M。Shen或阜康阿魏F。fukanensisK。M。Shen及其具有蒜样特臭的同属植物的油胶树脂。这里指植物。

麻树香【麻树香:此香出《异物志》。《太平御览》:“《异物志》曰:木有摩厨,生于斯调。(摩厨,木名也,生于斯调州。)厥汁肥润,其泽如膏,馨香馥郁,可以煎熬。(如脂膏,可以煎熬食物也。)彼州之民,仰为嘉肴。”可以看出是作为烹饪的油料来源的。又《海药本草》“摩厨子”条引《异物志》:“谨按《异物志》云:生西域。二月开花,四月、五月结实如瓜许。益气,安神,养血,生肌。久服健人也。”则是以其果实作为药用。摩厨子作为药用,可见于宋代《证类本草》、《普济方》等书中。宋以后文献都是引用之前的资料,亦将摩厨称为麻树,明人似乎不太清楚究竟为何物。这里的“可以熬香”是熬出香的油用于烹饪,和制香没有关系。历代香方中也没有使用此物的记载。】

麻树生斯调国【斯调国:古国名,故地一般以为在今斯里兰卡,一说为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南的一岛。】,其汁肥润,其泽如脂膏,馨香馥郁,可以熬香,美于中国之油也。

[203]麻树香:此香出《异物志》。《太平御览》:“《异物志》曰:木有摩厨,生于斯调。(摩厨,木名也,生于斯调州。)厥汁肥润,其泽如膏,馨香馥郁,可以煎熬。(如脂膏,可以煎熬食物也。)彼州之民,仰为嘉肴。”可以看出是作为烹饪的油料来源的。又《海药本草》“摩厨子”条引《异物志》:“谨按《异物志》云:生西域。二月开花,四月、五月结实如瓜许。益气,安神,养血,生肌。久服健人也。”则是以其果实作为药用。摩厨子作为药用,可见于宋代《证类本草》、《普济方》等书中。宋以后文献都是引用之前的资料,亦将摩厨称为麻树,明人似乎不太清楚究竟为何物。这里的“可以熬香”是熬出香的油用于烹饪,和制香没有关系。历代香方中也没有使用此物的记载。

[204]斯调国:古国名,故地一般以为在今斯里兰卡,一说为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南的一岛。

罗斛香【罗斛香:罗斛一词本指12世纪孟人在今泰国南部素攀武里一带建立的国家。都城为罗斛(今华富里、又翻作洛布里),故名。此香可能是因地得名。】

暹罗国产罗斛香,味极清远,亚于沉香。

[205]罗斛香:罗斛一词本指12世纪孟人在今泰国南部素攀武里一带建立的国家。都城为罗斛(今华富里、又翻作洛布里),故名。此香可能是因地得名。

此条最早见于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一书中“罗斛”一条之下。一般认为罗斛即12世纪柬埔寨吴哥石刻中的Lvo或Lavo,故地在今泰国的华富里(Lopbury)一带。一说其名与老挝(Lao)立名有关。或谓中国古籍所记的罗斛国在不同时期所指非一:宋代和元初的罗斛系都于华富里的高棉人国家,后被泰人建立的素可泰王国(即暹国)所灭;元至正九年(1349)兼并暹国的罗斛则指代替素可泰王国的另一泰人国家——大城王国(1350—1767),即明清载籍中的暹罗斛、暹罗,其都在华富里稍南的大城(Ayuthaya)。从《岛夷志略》的描述看,罗斛香应该是类似于沉香之类的香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