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熏陆香即乳香(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95]棠梨:蔷薇科梨属植物棠梨(又称杜梨,Pyrusxerophila)。

[96]阿叱厘国:应作阿吒厘,南印度之古国名。位于今孟买北部,即注入康贝湾之沙巴马提河(Sabarmati)上游与莫河(Maki)中游以西一带。一说位于恒河中游。

[97]陈承:宋代医家。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北宋元祐间(1086—1093)以医术闻世。编成《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二十三卷。

[98]波斯:波斯为古代对萨珊王朝统治下伊朗的称呼,后为大食(阿拉伯)所灭。这里用“南出”,可能是作者不了解情况。

[99]枫脂: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树脂,参见后文“白胶香”条。

[100]枫香:见上文“枫脂”条。

[101]《宋史·食货志》:“建炎四年,泉州抽买乳香一十三等。”

[102]大食勿拔国:大食,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伊朗语地区穆斯林的泛称。勿拔国,古国名。故地旧说以为在今阿曼北部的苏哈尔(Suhār);据近人考证,认为当位于阿曼南部的米尔巴特(Mirbat)一带。其地为古代东西方海舶所经,也可由此取陆道通大食诸国。

[103]乳香树:阿拉伯地区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carterii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bhaurdajiana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

[104]《埤雅》:宋代陆佃作的解释尔雅名物的训诂书,见前“《埤雅广要》”条。

[105]《广志》:志怪小说集。晋·郭义恭著。原书已佚。清·马国翰辑佚文二百六十余则,依今本《博物志》次第,编为上下二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106]祖法儿国:(Zufar)古国名,亦译佐法儿。故地在今阿拉伯半岛东南岸阿曼的佐法尔一带。

[107]《华夷续考》:指《华夷草木珍玩续考》。明·慎懋官撰《华夷草木珍玩考》的一部分,两卷。参见《华夷草木珍玩考》条。

[108]熏陆:此处大秦国之熏陆,可能对应地中海地区的黏胶乳香树(乳香黄连木)Pistatiscus的树脂。这也说明早期(此书为晋代)所称熏陆所指可能与后来所说乳香不同,不过后来熏陆所指可能与乳香逐渐重叠,所以形成了熏陆即乳香的认识。

[109]大秦国: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

[110]此句出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这里称《南方异物志》,如果不是误记,可能是《南方草木状》引用了东汉·杨孚《南裔异物志》,该书也被称为《南方异物志》。

[111]阿叱厘国:应作“阿吒厘国”,见前注释。

[112]《法苑珠林》:一百二十卷(或作百卷)唐·释道世撰,以佛经故实分类编排,大旨推明罪福之由,用生敬信之念,盖引经据典之作也。

[113]《益期笺》:这里指的是俞益期写的《交州笺》。《交州笺》是俞益期写与韩康伯的一封记述交州实况的书信,介绍晋时交州的历史、地理、风俗、物产等内容,原文已佚。《法苑珠林》保留了其中几条内容。关于这部分内容,《晋书》所引为:“外国老胡说,众香共是一木,木花为鸡舌香,木胶为薫陆,木节为青木香,木根为旃檀,木叶为霍香,木心为沉香。”虽然是不合事实的,但代表了当时部分人对这些香料的认识。

[114]流黄香:此处为断句错误。《法苑珠林》中“木胶为熏陆。”是熏陆这一条的最后一句话。流黄香在《法苑珠林》里是下一条的题目,是另一种香,和熏陆没有关系。

[115]广与泉:广州和泉州。

[116]殿最:泛指等级高下,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

[117]斫削:三本皆作“砍硝”,依《陈氏香谱》引叶廷珪《香录》应作“斫削”。

[118]缠末:三本皆作“缠香”,依《陈氏香谱》引叶廷珪《香录》应作“缠末”。

[119]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120]皖山石乳香:此条《香乘》引自《陈氏香谱》。皖山,即皖公山,又名潜山﹑天柱山。在今安徽省潜山县西北。汉武帝曾封为南岳。这里的皖山石乳香具体所指不详,就通常的乳香而言,皖山不可能是产地,而且也不是石上所生。这里所谓“灵珑而有蜂窝者”,应该是另有所指。

[121]三本此处皆把《陈氏香谱》原文中“乳”字,误为“乱”字,句意不明。今据《陈氏香谱》改之。

[122]的据:确实可信的依据。

斗盆烧**香

曹务光见赵州【赵州:赵州从谂禅师(778—897),唐末大禅师,俗姓郝,曹州(今山东曹县)人。师从南泉普愿禅师,遍参天下,僧俗共仰,时称“赵州古佛”。】,以斗盆烧**香十斛【斛:唐代一斛为十斗,每斗约合今日600毫升,一斛相当于今日6升。】,曰:“财易得,佛难求。”(《旧相禅学录》【《旧相禅学录》:此书不详,此条见于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书中即注为引自《旧相禅学录》。】)

[123]赵州:赵州从谂禅师(778—897),唐末大禅师,俗姓郝,曹州(今山东曹县)人。师从南泉普愿禅师,遍参天下,僧俗共仰,时称“赵州古佛”。

[124]斛:唐代一斛为十斗,每斗约合今日600毫升,一斛相当于今日6升。

[125]《旧相禅学录》:此书不详,此条见于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书中即注为引自《旧相禅学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