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香品二(第2页)
[14]风肿:病症名,出《灵枢·五变》,痛风身肿。
[15]差胜:略微胜过,略好一点。
[16]恐其气泄:这里是为了防止挥发性内含物质流失。
[17]秣罗矩咤国:《大唐西域记》原作“秣罗矩吒国”,印度古国,梵名Malakūta,在今印度半岛南端,泰米尔纳德邦科弗里(Kāveri)河及韦盖(Vaigai)河一带。
[18]秣剌耶山:梵名Malayagiri,指今印度西南部伸向半岛南端的山脉。即西高止山脉尼尔山(Nilgiris)到科摩林角(orin)一段,名卡尔达蒙()山脉。
[19]冬蛰:(指上文大蛇)冬眠。
[20]《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
[21]郁金:郁金在汉文古籍中所指有多种,一般用于涂身的郁金,应该是指姜科植物块根制作的香料,在印度一般用的是姜黄。
[22]剑门:中国历史上之剑门有多处,此处指今四川剑阁县北。
[23]虺:huǐ,此处指蛇之类,原意为蜥蜴。
[24]《玉堂闲话》:唐笔记小说,记录唐末五代时期的史事和社会传说。作者王仁裕(880—956),字德辇,唐秦州长道县汉阳川(今甘肃礼县石桥镇)人。
[25]吉里地闷:古地名。故址在今努沙登加拉群岛中的帝汶岛。为南海最重要的产檀香地区。
[26]重迦罗:古国名。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的泗水(Surabaya)地区,为12至15世纪爪哇岛上Janggala王国的译音。一说在马都拉(Madura)岛。
[27]《星槎胜览》:明代费信著,记述作者跟随郑和四次下西洋二十余年历览之风土人物。费信(1388—?),字公晓,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
[28]爪哇:古国名。即今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爪哇(Java)岛,元时始称爪哇。
[29]暹罗:泰国旧称。1350年,暹国被南方的罗斛国征服,建立阿瑜陀耶王朝。中国史籍称之为暹罗。
[30]回回:古籍中有三种用法,一是民族名,二是古国名,三泛指信仰伊斯兰教之人。《大明一统志》的时代多是泛指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似无确指。
[31]临安:历史上云南临安在今云南建水。
[32]河西县:这里指临安的河西县,治所在今云南通海县西十二公里河西镇。
[33]胜沉香:这里是云南人对紫檀的称呼。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卷十九:“云南人呼紫檀为胜沉香。”
[34]紫檀香:关于古代中药和香学里面的紫檀,多数指豆科紫檀属植物檀香紫檀(PterotalinusL。f。),又称小叶紫檀。不过小叶紫檀我国不产。也有可能指豆科紫檀属植物青龙木(PterodicusWilld。),也称紫檀,青龙木在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产。这里可能指的是后者。
[35]溪峒:亦作“溪洞”,“峒”本来是唐宋以来壮、侗、苗、瑶、黎等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后用来指古代南方和西南民族群体,也可作为广西、贵州、福建、湘西等地部分山区民族的泛称。
[36]蟹爪文:指蟹爪纹,多用于形容瓷器开片。明·曹昭《格古要论》:“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这里是形容木纹。
[37]揩:擦,抹。
[38]粉壁:这里指白色墙壁。
[39]带胯:亦作“带銙”。佩带上衔蹀躞之环,用以挂弓矢刀剑。
[40]王佐《格古论》:明·曹昭撰《格古要论》是一本文物鉴定的著作,共三卷。后来王佐增补为十三卷,题为《新增格古要论》。书成于天顺三年(1459)。王佐字功载,号竹斋,江西吉水人。
旃檀
《楞严经》【《楞严经》:经名,一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密帝译,十卷。该书阐明心性本体,文义皆妙,属大乘秘密部。这里所引并非《楞严经》原文,可能来自楞严经的注疏。】云:“白檀涂身能除一切热恼。”今西南诸蕃酋皆用诸香涂身,取其义也。
檀香出海外诸国及滇粤诸地。树即今之檀木,盖因彼方阳盛燠【燠:yù,很热。】烈,钟【钟:聚集。】地气得香耳。其所谓紫檀即黄白檀香中色紫者称之,今之紫檀【紫檀:古籍中称“紫檀”有两种,一种是文中所说檀香中颜色较深的,但这里用作器料具的紫檀并非檀香中颜色深的,而是指豆科紫檀属植物檀香紫檀(PterotalinusL。f。)的心材。】即《格古论》所云器料具耳。
[41]《楞严经》:经名,一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密帝译,十卷。该书阐明心性本体,文义皆妙,属大乘秘密部。这里所引并非《楞严经》原文,可能来自楞严经的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