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学国文的教授1(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中学国文的教授[1]

我是没有中学国文教授的经验的;虽然做过两年中学学生,但是那是十几年前的经验,现在已不适用了。况且当这个学制根本动摇的时代,我们全没有现成的标准可以依据,也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参考。我这个完全门外汉居然敢来高谈中学国文的教授,真是不自量力了!

但是门外汉有时也有一点用处。“内行”的教育家,因为专做这一项事业,眼光总注射在他的“本行”,跳不出习惯法的范围。他们筹画的改革,总不免被成见拘束住了,很不容易有根本的改革。门外旁观的人,因为思想比较自由些,也许有时还能供给一点新鲜的意见,意外的参考材料。古人说的“愚者一得”,大概也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我这回敢来演说“中学国文的教授”的理由了。

一、中学国文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现在既没有过去的标准可以依据,应该自己先定一个理想的标准。究竟中学的国文应该做到什么地位?究竟我们期望中学毕业生的国文到什么程度?

民国元年的《中学校令施行细则》第三条说:

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

这一条因为也是理想的,并不曾实行,故现在看来还没有什么大错误。即如“通解普通语言文字”一句,在当初不过是欺人的门面话,实在当时中学的国文与“普通语言”是无有关系的;但是到了现在国语通行的时候,这六个字反更有意义了。又如“并使略解高深文字”一句,当日很难定一个界说,现在把国语和古文分开,把古文来解“高深文字”,这句话便更容易解说了。

元年定的理想标准,照这八年的成绩看来,可算得完全失败。失败的原因并不在理想太高,实在是因为方法大错了。标准定的是“通解普通语言文字”,但是事实上中学校教授的并不是普通的语言文字,乃是少数文人用的文字,语言更用不着了!标准又定“能自由发表思想”,但是事实上中学教员并不许学生自由发表思想,却硬要他们用千百年前的人的文字,学古人的声调文体,说古人的话,——只不要自由发表思想!事实上的方法和理想上的标准相差这样远,怪不得要失败了!

我承认元年定的标准不算过高,故斟酌现在情形,暂定一个中学国文的理想标准:

(1)人人能用国语(白话)自由发表思想,——作文,演说,谈话,——都能明白通畅,没有文法上的错误。

(2)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之类。

(3)人人能作文法通顺的古文。

(4)人人有懂得一点古文文学的机会。

这些要求不算苛求吗?

二、假定的中学国文课程定了标准,方才可谈中学国文的课程。现行的部定课程是:

第一年讲读,作文,习字。共七第二年讲读,作文,习字,文字源流。共七第三年讲读,作文,习字,文法要略。共五第四年讲读,作文,文法要略,文学史。共五依我们看来,现在中学校各项工课平均每周男校三十四时,女校三十三时,未免太重了。我们主张国文每周至多不能过五时,四年总数应在二十时以下。现在假定每周五时,暂定课程表如下!

年一国语文一,古文三,语法与作文一。共五年二国语文一,古文三,文法与作文一。共五年三演说一,古文三,文法与作文一。共五年四辩论一,古文三,文法与作文一。共五这表里删去的学科是习字,文字源流,文学史,文法要略四项。写字决不是每周一小时的课堂习字能够教得好的,故可删去。现有的《文法要略》《文字源流》,都是不通文法和不懂文字学的人编的,读了无益,反有害。(孙中山先生曾指出《文法要略》的大错,如谓鹄与猿为本名字,与诸葛亮、王猛同一类!)文学史更不能存在。不先懂得一点文学,就读文学史,记得许多李益,李颀,老杜,小杜的名字,却不知道他们的著作,有什么用处?

又这表上“国语文”只有两时。我的理由是:

(1)第三四年的演说和辩论都是国语与国语文的实习,故这两年可以不用国语文了。

(2)我假定学生在两级小学时已有了七年的国语,可以够用了。

三、国语文的教材与教授法先说“国语文”的教材。共分三部:

(一)看小说看二十部以上,五十部以下的白话小说。例如《水浒》、《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镜花缘》、《七侠五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九命奇冤》、《文明小史》、《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侠隐记》、《续侠隐记》等等。此外有好的短篇白话小说,也可以选读。

(二)白话的戏剧此时还不多,将来一定会多的。

(三)长篇的议论文与学术文因为我假定学生在两级小学已有了七年的白话文,故中学只教长篇的议论文与学术文,如戴季陶的《我的日本观》,如胡汉民的《惯习之打破》,如章太炎的《说六书》之类。

教材一层,最须说明的大概是小说一项。一定有人说《红楼梦》、《水浒传》等书,有许多**的地方,不宜用作课本。我的理由是:(1)这些书是禁不绝的,你们不许学生看,学生还是要偷看。

与其偷看,不如当官看,不如有教员指导他们看。举一个极端的例:《金瓶梅》的真本是犯禁的,很不容易得着;但是假的《金瓶梅》——石印的,删去最精采的部分,只留最**的部分,——却仍旧在各地火车站公然出卖!列位热心名教的先生们可知道吗?我虽然不主张用《金瓶梅》作中学课本,但是我反对这种“塞住耳朵吃海蜇”的办法!(2)还有一个救弊的办法,就是西洋人所谓“洗净了的版本”(expurgatededition),把那些**的部分删节去,专作“学校用本”。(即如柏拉图的《一夕话》【Symposium】有两译本,一是全本,一是节本。)商务印书馆新出一种《儒林外史》,比齐省堂本少四回,删去的四回是沈琼枝一段事迹,因为有琼化观求子一节,故删去了。这种办法不碍本书的价值,很可以照办。如《水浒》的潘金莲一段尽可删改一点,便可作中学堂用本了。

次说国语文的教授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