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成败与命运(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阊。

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达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谭谭府中居。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这首诗虽然是勉励人们要以求学为主,但也能从中知道顺境与逆境的不同。要而言之,恶者虽教也不得其方,善者不待教而自知其道,这是自然和命运所造成的。

如果一个人知识渊博且聪慧,再加上努力拼搏,他绝对不会陷入逆境。既无逆境,顺境的说法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有人因为自己个人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逆境这一结果,自然就有与之相对的顺境这一说法。譬如身体虚弱的人,他感冒了怪罪天气寒冷,他腹痛怪罪暑气,而闭口不提自己的体质差。如果平时注意锻炼,在感冒和腹痛到来之前,把身体锻炼结实了,那么,自然就没有因气候的变化而遭受病魔侵袭的忧患。这是由于平时不注意锻炼而招致的疾病。

害了病,不责怪自己反而怨恨气候,这与自作孽造成的逆境归罪于天是同一个道理。

孟子见梁惠王说:“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意思就是说,不承认自己政治的疏失,而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是不好的。人民是否顺服,年成的好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能专力于仁政。然而,把民不归服归罪于年成不好,这和自己造成了逆境,都是出于同一种心理。

总之,大部分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弊病,即在对待逆境的问题上,总是无视自己的智能与勤勉程度如何,这真是愚蠢之至。我相信,一个人如果能以自己的智能,再加上一番努力,那么,社会上一些人所谓的逆境绝对不会降临到这个人的头上。

综上所述,我敢断言:世间绝无逆境。但是,有一个极端的情形要除外,那就是:智能与才干兼备,又勤奋上进,足以为人师表,受人尊敬,在政治界、实业界均能顺遂其志而行,莫名其妙的事情却突如其来,结果造成一败涂地。这样的人所处的境地才能称为真正的逆境。

成败身后事

社会上,没有遭遇过坎坷而成功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是如果用成功和失败作为判断一个人的标准,那不是犯了很大的错误吗?因为人应该以人的职责为标准去选定自己所应当走的路。所谓成功或失败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假使有人遭了厄运而获得成功,而有人因运气不好而失败,难道就要悲观失望吗?其实,成功和失败,不过是曾经竭尽心力的人,在身上遗留下来的糟粕而已。

现在,很多人眼里只有成功和失败,而比这更重要的天地间的道理,他们却看不见。他们对实质的东西视而不见,而把如糟粕一般的金钱财宝看得至关重要。其实,人应该要把为人之道牢记在心,从而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以求心安理得。

在广大的世界中,本应成功却反遭失败的例子并不少。其实,真正的智者是能够自己创造命运的,而命运却不会支配人生。但是,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创造自己的命运。即便是善良的君子,如果缺乏首要的智力,在紧要关头,他也可能会错失良机,从而失去成功的希望。德川家康与丰臣秀吉的事迹就能证明这一点。

假设秀吉能享有八十岁的天年,而家康六十岁就死去,结果会怎么样呢?也许天下就不属于德川家康,高呼秀吉万岁也未可知。然而,虚幻莫测的命运帮助了家康,而使秀吉遭到不测。原因不单是秀吉的早死,德川氏麾下名将智臣云集,而丰臣氏却听任偏妃淀君弄权干政,反而宠信大野父子。另外,石田三成征伐关东之举,也加速了丰臣氏的自我灭亡。这可能是丰臣氏太愚蠢,德川氏太贤智的缘故。据我的判断,使德川氏创造三百年太平霸业的,毋宁说是他的命运所使然。话虽然是这样说,但要抓住命运这一东西却是件难事。一般的人往往缺乏把握命运、改变命运的智力。但是家康却拥有这种智力,所以他能把握时机,改变命运。

总之,一个人只有实实在在地勤奋努力,以开拓自我的命运,才是最好的。万一失败,也就认定是自己的智力不及。如果成功了,就是自己活用智慧的结果。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悉数听天由命,不要怨天尤人。即使失败了,只要努力下去,也会时来运转的。人生的道路形形色色,有时善人反被恶人所败,但是,时间一长,善恶到头终会有报的。因此,与其议论成败的是非善恶,倒不如先实实在在地努力。如果这样,公平无私的上苍也一定会使个人得福,并开拓出命运。

道理如日月经天,始终昭然若揭,丝毫不昧。所以,顺从道理而为者必荣达,悖于道理而谋事者必灭亡。一时的成败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就如泡沫一般。然而,憧憬此等泡沫者甚多,只是关心目前的成败。那么,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就令人担忧了。最好能将这种浅薄的想法全然抛弃,在社会上才能享有带实质内容的生活。苟能超然立于成败之外,遵循道理,始终如一,你便能享有无上价值的生涯了。况且,成功不过是在完成人生职责之后附带产生出的糟粕,何足介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