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1页)
林回星的西瓜确实好,不过这玩意不耐烦,现在他是每天都要去西瓜地里转悠一趟,熟一个摘一个。
没有膨大素加成,林回星地里的西瓜个头没有大得过分夸张,几亩瓜地里最大的一个西瓜也不过十九斤多一些。
作为一个成年人,十来斤大得一个西瓜,林回星自己就能吃完。
偶尔地里同一时间熟的瓜多了,林回星就会往苏大荣那里送一个,
苏应胜的媳妇儿王甜杏苦夏,胃口不好,就爱吃西瓜,后面也找林回星买过两回。
西瓜到底是寒凉之物,孕妇也不能多吃,加上林回星之前上班的时候听怀孕的女同事说过,女性孕后期的妊娠糖要病也是个极其严重的存在,也特意和苏应胜叮嘱过,让他不要给王甜杏吃得太多了。
当时苏应胜想都没想就摆手道:“这玩意儿这么贵,谁舍得多吃呢,不过林兄弟你的叮嘱我记下了,回家会跟杏娘说的。”
村里的日子日复一日,林回星想到现代那动不动就飙上四十度的温度,忙完了手边的事情后也没急着回去。
上梁沟地处深山,哪怕是夏天,也不是十分的热,三十一二度的温度,林回星觉得体感良好,就当自己是避暑来了。
见村里人都忙碌着地里和家里事情,林回星想躺平都觉得是犯罪,只能把家里那一大堆还没有脱粒的玉米棒子搬出来,一筐一筐的脱粒。
没有现代便捷的脱粒工具,连最简陋的胶底解放鞋都没有,林回星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纯手动脱粒,第一天他的人手掌就磨红了。
这要是在之前,村里的孩子闲得没事的干的时候,林回星还能用糖果和零食忽悠村里的孩子帮他干。
眼下正农忙,村里的小孩子都没得空闲,晾晒稻谷的时候要扛着竹竿赶鸟,没事的时候还要去稻田里捡稻穗和散落的稻粒。
此时林回星心里只能庆幸,还好自己之前把大部分的玉米棒子都卖给村里人了,不然等这么多的玉米棒子脱完粒后,他的手掌估计就得血肉模糊了。
林回星是个什么都可以不在意,但一定不能亏了自己嘴的人,玉米粒刚弄好,他就迫不及地的装了一盆子玉米去村里的磨坊了。
说是磨坊,其实就是村里人之前用木头和干草搭起来额一个大草棚,就在村子的正中间,棚子里有整个人村里人筹钱买来的两盘石磨。
村里人之前就花钱从林回星这里买过玉米了,磨盘运上山后,村里大部分的人家都磨过一回玉米面蒸了饼子尝味道了。
玉米饼子味道确实不错,口感虽然不如麦饼细腻,但也有它的长处。
别的不说,就说这玉米一株能结小孩手臂长短粗细的一两棒玉米,哪怕它的味道十分难吃,村里人也是愿意种的。
况且这玉米饼子只是吃着口感粗粝了一些,大家完全能够接受。
林回星粗磨了半盆玉米碴子,准备之后和大米一起做两掺粥,剩下的半盆子玉米被他磨成了细细的玉米面。
花了半天时间磨好了玉米,傍晚林回星也没吃独食,而是直接带着磨好的玉米面去了苏家。
这一天苏大荣帮着林回星从鹅圈里抓了一只大肥鹅出来。
苏家养的鹅因为有苏应文一日不歇的给它们找鹅草,长得那是一只比一只肥硕。
这么好的大鹅,那肯定得做北方的铁锅炖大鹅啊。
加上之前季娥之前从林回星菜园里摘了晒干的豆角干,这一锅铁锅炖大鹅香的半个上梁沟的村民都觉得自家的晚饭寡淡无味了。
等大鹅炖得快差不多的时候,林回星再把和好的玉米面拽成小饼子一一贴在锅边,那才真叫注入灵魂了。
苏应文平常没事的时候经常来找林回星玩,他可喜欢他的林大哥了,林大哥手里好吃的很多,他是个小馋猫,但凡是对方在村里,他干完手里的活就要往村尾跑。
这会儿苏应文也是最急躁,不断咽着口水的时候,还不停地垫着脚、仰长了脖子往锅里看。
等了好一会,林回星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拿起筷子戳了戳,确定已经足够软烂了,才大手一挥道:“熟了,拿碗筷准备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