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北州鼙鼓浓(第4页)
“你还能记得,那三面黑匾上写着什么吗?”平阳公主问道。
那三面黑匾是孝景皇帝在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亲笔书写的,他命人镌刻之后,涂以金粉,悬上了温室殿的大梁。这样,他在办理奏章的时候,抬头就可以看见。
“匾上所写,分别是匈奴、诸越和西南夷。”武帝庄容回答,“先帝曾经对朕说,这是国家的三大边患。”
“记得就好。”平阳公主翘首望天,说道,“我的书房里,还有另一块先帝手书的黑匾,上面写着一首诗,我想,今夜应该让你看一看了。”
武帝的眼神有些惊讶,随着平阳公主往书房里走去。
他发现,大姐从前的泼辣豪爽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那份骄傲、自信和果敢,仍时时在这个瘦弱沉静的人身上闪现。
推开书房虚掩的门,迎面而来的是一股尘土气味,平阳公主手持着一盏青铜飞雀灯,立在门前,将房间照亮。
北面的正墙上,悬着一面巨大的黑匾,烫金大字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平阳公主走上前去,用袖子拭去匾上的浮灰,轻声念道: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平阳公主的声音微含泪意:“先帝暮年,常常低诵这首屈夫子的《国殇》,一生致力于发展田耕百业的先帝,内心其实十分渴望与匈奴一战,但命运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她高擎着铜灯,缓缓关上门,回过头来说道:“皇上,先帝一辈子惦念的,都是平北。匈奴人威胁着我们父祖的江山和基业,已经长达七十年。高祖皇帝、高皇后、孝文皇帝和先帝,为了保证国内有适宜农耕和复兴百业的平静环境,迫不得已,都只能采取公主和亲、开边市这些妥协的方法。匈奴人是游牧民族,即使年年和亲,他们也永远不会停止对大汉边境的侵扰。倘若养虎为患,那真的会成为国家的灾害……”
武帝面对着黑匾,脸上现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深沉表情。
三初征塞外
长安城的北门之外,一支绵长的大军正在等待进发,年轻的将卒们,衣履轻简,神态雄迈,士气高涨。
在北门旁边,无数青绿盖的安车停驻着,这是前来送行的亲贵大臣,最前面,是武帝的天子玉路车。
刚过了正月,初春天气里,河冰还没有完全融化。微风吹过,到处一片漠漠轻寒。
这次出征,是开汉七十年来,第一次对匈奴的大战。
与从前的小规模战役不同,朝廷派了四名上将,命他们各自率领一万人马,分别从上谷郡、代郡、云中郡和雁门关四地,出关作战。
领头的是车骑将军卫青,其次是卫青的好友、和骑将军公孙敖,再次是卫青的大姐夫、轻车将军公孙贺,最后是当代的名将、骁骑将军李广。
这四个将领中,只有卫青是初次出关,其他三人,则全是身经百战的名将。
武帝对这次大战抱着很高的期望,望之深而责之重,因此,上将们有的心情沉重,有的表情肃穆,有的踌躇满志,只有车骑将军卫青,脸上仍然一如既往,神情漠然。
“卫青!”武帝骑着大宛名马,立在北门外,高声叫道。
“微臣在!”卫青拱手答道。
武帝的声音更加高亢:“公孙敖!”
“末将在!”黝黑瘦小的公孙敖,在马背上高声回答。
“公孙贺!”
“臣在!”
“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