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小说(第15页)
余记往昔有同学偶言玉鸾事,与此吻合,犯人殆玉鸾之未婚夫耶?因叹曰:“嗟乎!天生此才,在于女子,而所遇如斯,天之所赋,何其驳欤?”
少选,狱卒复来,怒目喝余曰:“汝即昙鸾乎?速从我来!”
遂至一厅事,人甚众,一白面书生指余曰:“是即浙江巡抚张公电嘱释放之人。此人不胜匕箸,何能为盗?”
众以礼送余出。余即渡香港,先访秋云。秋云午绣方罢,乃同余访庄湘博士。博士年已七十有六,盖博学多情,安命观化之人也,导余拜五姑之墓如仪。博士曰:“愿君晚佳。”遂别。
亡何,春序已至,余同秋云重至海上寻梦珠。既至苏州,有镜海女塾学生语秋云云:“梦珠和尚食糖度日,苏人无不知之。近来寄身城外小寺,寺名无量。”
余即偕秋云访焉。至则松影在门,是日为十五日也。余见寺门虚掩,嘱秋云少延伫以待,余入,时庭空夜静,但有佛灯,光摇四壁。余更入耳房,亦阒然无人,以为梦珠未归,遂出。至廊次,瞥见阶侧有偶像,貌白皙,近瞻之,即梦珠瞑目枯坐,草穿其膝。余呼之,不应,牵其手,不动如铁,余始知梦珠坐化矣。亟出,告秋云。
秋云步至其前,默视无一语。忽见其襟间露绛纱半角,秋云以手挽出,省览周环。已而,伏梦珠怀中抱之,流泪亲其面。余静立。忽微闻风声,而梦珠肉身忽化为灰,但有绛纱在秋云手中。秋云即以绛纱裹灰少许,藏于衣内。此时风续续而至,将灰吹散,惟余秋云与余二人于寺。秋云曰:“归。”遂行。
至沪,忽不见秋云踪迹。余即日入留云寺披剃。一日,巡抚张公过寺,与上座言:“曾梦一僧求救其友于羊城狱中。后电询广州,果然,命释之。翌晚,复梦僧来道谢。宁非奇事?”
余乃出,一一为张公述之。张公笑曰:“子前生为阿罗汉,好自修持。”
后五年,时移俗易,余随昙谛法师过粤,途中见两尼:一是秋云,一是玉鸾。余将欲有言,两尼已飘然不知所之。
焚剑记
广东有书生,其先累世巨富,少失覆荫,家渐贫,为宗亲所侮。生专心笃学,三年不窥园。
宣统末年,生行年十六,偶于市买酥饼,见贵势导从如云,乃生故人,请为记室参军。生以其聚敛无厌,不许。
他日,又遇之。故人曰:“我能富人,我能贵人,思之勿悔。”
生曰:“子能富人,吾能不受人之富;子能贵人,吾能不受人之贵。”
故人大怒,将胁之以兵,生遂逃。至钦州,易姓名曰陈善,为人灌园,带索褴褛,傲然独得。
是时南境稍复鸡犬之音。生常行陂泽,忽见断山,叹其奇绝,蹑石傍上,乃红壁十里,青萼百仞,殆非人所至。生仰天而啸。久之,解衣觅虱,闻香郁然,顾之,乃一少女,亭亭似月也。
生似不措意,既又异之,觇其衣,固非无缝,且丝袜粉舄,若胡姬焉。女坚请,始从。生固羸疾,女为扶将。不觉行路之远。俄至木桥,过桥入一庐,长萝修竹,水石周流。女引至厅中。
斯须,一老人出,须鬓皓白,可年八十许,笑揖生曰:“枉顾山薮,得无劳止?顷间,吾遥见子立山上,知为孤洁寡合之士,故遣孙女致意于子,今观子果风骨奇秀。愿息吾庐,与共清谈,子有意乎?”
生知老人意诚,而旨趣非凡,应声便许。
老人复嗟叹曰:“吾山栖五十年矣,不意今之丧乱,甚于前者。”言次,因指少女曰:“此吾次孙也,姊妹二人,避难来此,刚两月耳,以某将军凌其少弱,濒死幸生。不图季世险恶至于斯极也!”
老人言已,凄怆不乐。生亦喟然曰:“嗟乎!有道之日,鬼不伤人。于今沧海横流,人间何世!孺子所以彷徨于此。今遇丈人,已为殊幸。孺子门户殄瘁,浪志无生,慢而无礼,惟垂哀恕。”
老人聆生音词,舒闲清切,每瞻生风采,甚敬悦之。
俄,少女为设食。细语生曰:“家中但有麦饭,阿姊手制。阿姊当来侍坐……”言犹未终,一女子环步从容,与生为礼,盼倩淑丽,生所未见。
饭时,生窃视女。少女觉之,微哂曰:“公子莫观阿姊姿,使阿姊不安。”女以鞋尖移其妹之足,令勿妄言,亦误触生足,少女愈笑不止。时老人向生言他事,故老人不觉。
饭罢,老人请生沐浴易衣,馆生于小苑之西,器用甚洁,二女为生浣衣,意殊厚。生心神萧散,叹曰:“天之待我还未薄也!”
于时升月隐山,忽闻笆篱之南,有抚弦而歌,音调凄恻,更审听之,乃老人长孙也。生念此女端丽修能,贞默达礼。恍然凝思,忆番禺举子刘文秀,美貌年少,行义甚高,与生有积素累旧之欢;此女状貌,与刘子无参差,莫是刘子女弟耶?时,女缓轸还寝。
明日,生欲发问,而未果言。
老人语言,往往有精义,生知为非常人,情甚相慕。
又经日,老人谓生曰:“吾二孙欲学,子其导之。”乃命二女拜生,生亦欣然,临阶再拜。既已,老人谨容告二女曰:“公子人伦师表,善事公子,无负吾意也。”
生于是日教二女属文。长女名阿兰,小生一岁。次女名阿蕙,小生三岁。二女天质自然,幼有神采。生不胜其悦,而恭慎自守。二女时轻舟容与于丹山碧水之间;时淡妆雅服,试学投壶。如是者,三更秋矣。
一日,阿蕙肃然问生曰:“今宇宙丧乱,读书何用?识时务者,不过虚论高谈,专在荣利;若夫狡人好语,志大心劳,徒殃民耳!”
他日,又进曰:“女子之行,唯贞与节。世有妄人,舍华夏贞专之德,而行夷女猜薄之习,向背速于反掌;犹学细腰,终饿死耳。”
生闻女言,怪骇而退,喟然叹曰:“此女非寿征也!”
无何,生寝疾甚笃。二女晨夜省视,敬事殷勤,有逾骨肉。生深德之。
月余,生稍愈,徐步登山,凌清瞰远。二女亦随至,生止之,二女微笑不言,徘徊流盼。久之,阿蕙问生曰:“公子莫思歇否?”
生曰:“不也。”
此时,阿兰怅然有感,至生身前言曰:“公子且出手授我。”遂握生手,密谓之曰:“公子非独孤粲耶?妾尝遇姻戚云,公子交易姓名,尝佣于其家。姻戚固识公子有迈世之志,情意亦甚优重,特未与公子言之。请问公子,果如所言否?”
生曰:“果如所言。”
生良久思维,遂问阿兰曰:“识刘文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