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诡道之争(第2页)
关于蜀国的历史,中国的正史里,只有零星的记载。
但是蜀国的来历和渊源,在《泰策》里,却有详尽的书写。
据《泰策》记载,蜀国是西方凸目蛮族蚕丛氏建立的国家。蜀地在建国之前,一直是蛮荒之地。当年黄帝轩辕氏联合炎帝神农氏,与九黎蚩尤部决战中原涿鹿,天下混战,四方空虚。彼时西方一支部落,悄无声息地穿越沙海,从陇西向南进入汉中,走的是汉中西北边的祁山道。
这一支来自西方的部落,自称蚕丛氏,部落的首领世代号称蚕丛。蚕丛率领部落进入汉中后,继续南进,在蜀地建国。由于从西方迁徙而来的时间相对较晚,习俗文字,与中原的夏商周都不相同。
蚕丛氏号称与轩辕氏是西方同宗部落,有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制造的兵器十分先进。因此很快就征服了蜀地,建立蜀国。后来蚕丛氏中分离出鱼凫氏,鱼凫氏取代了蚕丛氏统治蜀地,国号鱼凫。但是中原王朝对蜀国的变动一无所知,历代仍旧称呼蜀国为蚕丛国。
唐朝大诗人李太白诗篇《蜀道难》中即言: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就是因为唐初与泰景亨三朝年代相近,大量被掩饰的历史,还在文人的记忆中,因此对蜀地的蚕丛和鱼凫国尚有清晰的表达。
蜀国北方与三秦之地隔了一道秦岭,东边与楚国隔了巴山,因此与中原一直隔绝。即便是国力弱小,中原王朝也一直没有力量去征服它。
到了东周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后,国力鼎盛,因此秦惠王决心侵夺吞并蜀国,开疆拓土之外,更是因为蜀国的冶炼术高超,有心要一统天下,取代周王室的秦国,需要蜀国的冶炼术打造强兵武器。
由于秦国与蜀国之间的秦岭山路深涧十分险峻,军队无法通行。于是秦惠王派遣使者张仪通知蜀国,声称为两国交好,秦国决定赠送蜀国一头金牛,请蜀国国君开道迎接。当时蜀国鱼凫氏已经改称杜姓,国君杜芦以冶炼术为国技,贪恋金牛,欣然接受。于是杜芦调遣百姓,在秦岭北方,劈开山路,填平谷地,架设栈道,从咸阳到羊郡修建一条坦途。历时数年,道路完成,就是如今的金牛道。
蜀王派遣五个大力士去迎接金牛,把金牛从咸阳迎回羊郡,从羊郡运往汉中南郑,再由南郑一路到益州。
而蜀王不知道的是,巨大的金牛,尺寸跟秦国战车的宽度完全一致。金牛能过金牛道,秦国战车和军马,也就能在崭新的道路上畅行无阻,一路进入汉中和蜀地。
蜀国为迎接金牛,举国欢庆。仅仅十天之后,秦国将领司马错攻占了益州,蜀君杜芦身亡殉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蜀国就此绝嗣,被秦国吞并。
得了蜀国的冶炼术,秦国打造的兵器更加坚韧锋利,远超其他战国六雄。秦国就此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张良献计,让刘邦修整金牛道栈道,迷惑当时三秦之一的塞王司马欣。而由韩信悄悄率领大军,从中部的陈仓道北上,奇袭雍王章邯。
修建金牛道栈道本就是掩人耳目,扰乱塞王司马欣。真正的难题是韩信带领的汉王所有精锐兵马要通过陈仓道。
但是由于韩信早已得了一柄上古宝剑开山,对通过陈仓道志在必得。当汉军行走到现在沙亭百姓迁徙途中的巨大高山的时候。韩信高搭祭台,祭起了开山宝剑,开山宝剑劈斩大山,开出一条宽阔的道路。在开山宝剑斩开的深渊上,韩信立即修建了吊索浮桥,陈仓道就此通畅,大军人马得以通过,兵出陈仓,将雍王章邯击败。旋即攻陷三秦。
而当年的开山宝剑,劈斩大山之后,化作无数碎片,散落在秦岭的大山之间。
这就是周授为什么要选择在这里,追上陈旸,用诡道的方式,了结两房恩怨的缘由。
干护和干奢,还有沙亭百姓都看着山谷中的旋风越来越猛烈,卷起了无数寸许的铁片在空中飞舞。
作为陈平的后人,陈旸已经明白,古剑开山的冶炼术当年一定是来自于蜀国。死于韩国国君之手的那个铸剑师,也就是聂政的父亲,其实应该是蚕丛氏的后人。
周授是诡道韩信这一支的后人,他一定找到并掌握了蚕丛氏的冶炼术。因此现在要收集开山的碎片,重铸开山。
而陈旸自己就是重铸开山的牺牲。
开山的碎片都被旋风刮到了周授的身前。每一片碎片上都沾染了陈旸的鲜血。陈旸临死前回头看了一眼干护,眼神充满了恳求。
干护看见陈旸的脸部和胸前,刀痕纵横无数,每一处刀痕都深可见骨。
干护和干奢两人不约而同地战栗不止,看着陈旸的身体扑倒在山路的泥土之上。
蒯茧跑到周授面前,向周授磕头:“凤郡郡簿蒯茧,拜见廷尉大人。”
周授杀了陈旸,报了家门的大仇,脸上并没有什么得意的颜色,轻蔑地问蒯茧,“你认得我?还是有人提起过我?”
“我在一年前,跟随姜郡守到长安述职,在南殿见过大人。”
周授指指自己的马匹,“你把马上的木盒拿来。”
蒯茧照做了。
周授拾起身前的开山宝剑碎片,一片片捡到木盒里。
蒯茧伸手帮忙,手指却被开山宝剑的锋刃划伤。
周授冷笑,“这也是你能拿的东西?”
周授收拾完开山宝剑碎片,阖上木盒。蒯茧把木盒端在胸前,鲜血从木盒缝隙中点点滴落。
“凤郡已经失守,姜大人已经死于匪首黄化吉之手。”蒯茧向周授告知军情。
“五雷派在暗中鼓动雍州民变,”周授说,“我已经去过凤郡,长安剿灭黄化吉的军队现在应该已经调动进入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