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鸿门宴 刘邦与项羽(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所谓老板和员工,从来都是互相成就的,伯乐和千里马,从来都是缺了哪一方,都别想走远。

公元前206年,鸿门宴上,项羽放了刘邦一马。

起初,项羽在巨鹿大破秦军,收降章邯,还许诺让章邯继承秦地,当雍王。

可当他领着四十万诸侯联军浩**攻秦时,才发现刘邦已经灭秦。按照约定,谁入关谁就能当关中王,这是项羽断然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刘邦的部下曹无伤前来投诚,说刘邦立秦王子婴为相,要称帝,再不去阻止,就要生米做成熟饭了。

项羽听完勃然大怒,带军攻破了函谷关,直逼刘邦而来。在开战的前一夜,他大宴诸将,表示第二天要大开杀戒,干掉刘邦。

这时,项羽的叔叔项伯,因曾被张良救过一命,不忍见救命恩人被杀,就连夜偷偷潜入刘邦军营,想叫张良和他远走高飞。

可张良已死心塌地要跟刘邦,就把这事给刘邦讲了,他们一合计,和项羽开战是死路一条,就希望能讲和,而这个说和人,就是项伯。

在刘邦与张良的苦苦恳求下,项伯答应当中间人,给刘项二人说和,于是就出现了鸿门宴上的一幕。

在宴会上,刘邦亲自前来请罪,讲述自己断无称帝之心,打消了项羽的疑虑,二人冰释前嫌。

可项羽的谋士范增非要杀刘邦,项羽不肯,他就让项庄舞剑,趁机行刺刘邦,可都被一一化解了,最终刘邦安然离去。

就这样,项羽眼睁睁地放过了这个平生大敌,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现在的人看到这一段,无不为项羽扼腕叹息,感慨他妇人之仁,错过了杀掉刘邦的良机,结果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

那么,鸿门宴的来龙去脉,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首先,我们以“后来刘邦打败了项羽”来论证“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杀刘邦是错误的”,这就是个标准的马后炮,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当,事前诸葛亮没有几个。

站在项羽当时的视角上,他不杀刘邦,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第一,项羽有四十万大军,刘邦只有十万兵马,看起来项羽占尽优势。可问题是,项羽的四十万是诸侯联军,不是他项羽的私军,他的项氏楚军只有五万子弟,还指不定在巨鹿损失了多少,一旦真的开战,诸侯会不会帮他还两说。即使项羽神勇,以五万灭掉了刘邦十万,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等到他刚一打完,还虚弱的时候,身边的诸侯若起异心,他该如何应对?

第二,项羽没开上帝视角,不可能知道刘邦在日后会成长为他的毕生宿敌。在他眼中,此时刘邦只是众多诸侯中的一个,又不是唯一的竞争者,杀了他根本没有太大意义。就算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也不代表刘邦麾下的十万兵马就会凭空消失,大概率萧何、曹参会收拢兵马,据咸阳与项羽拼死一搏,即使项羽不惧,可一直这样没完没了打下去,跟着他入秦分赃的其他诸侯也要不满。

第三,刘邦是灭秦的第二大功臣,一旦受诛,其他诸侯难免人人自危。他们会想,刘邦有亡秦之功,尚且不能幸免一死,更何况他们?项羽好不容易凭借巨鹿之战,确立了自己在诸侯中的盟主地位,而如今刘邦又没有取死之道,他就听信一个二五仔的话,把刘邦给杀了,岂不是让刚刚安定下来的诸侯再一次离心离德?

我们看历史,切记要抛弃掉自己的后见之明,尤其是不要用事后去衡量事前,更应该站在当事人的视角上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

项羽当时的首要目的,是完成他的分封大计。他不杀刘邦,从来不是什么妇人之仁,一个能对降军痛下杀手、动不动就屠城灭国的屠夫,怎么可能在关键时刻仁慈?无非就是他觉得,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所付出的代价比得到的利益要高而已。

在那场千古鸿门宴上,真正的博弈双方,从来不是项羽和刘邦,而是项羽和楚怀王。

当年,楚怀王趁项梁战死,用宋义架空了项羽,还拉拢了刘邦当自己的同盟,为了取信刘邦,连关中王都给许了出去,所以即使到了鸿门宴的时候,项羽和刘邦在名义上,都还是隶属于义帝旗下的将领。

只不过,项羽擅杀宋义,借着巨鹿之战的胜利,将诸侯团结在了自己的身边,完成了对楚怀王的绝地翻盘。

但直到其他诸侯都因巨鹿之战承认项羽的盟主地位时,楚怀王还有一颗棋子,那就是这个因入关灭秦、尚游离在联军之外的刘邦。

所以在鸿门宴上,项羽想要的不是杀刘邦,而是想逼迫刘邦抛弃楚怀王,和其他诸侯一样,加入到自己的联军阵营中来。

而刘邦只身赴宴、伏低做小,就已经传达了“我现在跟您混”的信息,项羽接到这个信号,实际上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自然没有必要再对刘邦赶尽杀绝。

在鸿门宴上,真正的赢家就是项羽,他不费一兵一卒就取代了义帝,确立了自己诸侯霸主的地位,而刘邦和其他诸侯也在事后的分封中,不一而足地捞到了好处。

唯一的输家,其实是那个远在彭城,并未现身的楚怀王熊心。

鸿门宴后,项羽迎来了他人生中的至高时刻,他在戏下主持了联军的坐地分赃,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历来对项羽的分封策略,都颇多诟病,其实这还是史学家们在当事后诸葛亮。因为项羽的分封思路,从来不是恢复六国,让天下重回春秋战国时代,而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把大国拆分成小国,方便自己称霸,甚至逐一征服,达到取秦皇而代之的目的。

齐国被一拆为三,即齐、济北、胶东,还都是从齐王的部将中提拔为王,却故意漏了个功劳最大的田荣没封,让田荣自己对付三国去,这下齐国再也无力威胁西楚,果然在分封后不久,齐国就爆发了内战。

赵国被一分为二,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可故意多出来个陈馀不封,本来张耳、陈馀是刎颈之交,可因这件事反目成仇,果真很快就发生了内斗。

燕国也是切了一刀,给分成了燕国和辽东国,让韩广和臧荼互相制衡。

韩国地处中原,兵家必争之地,项羽必然要拿捏在手中,所以他开始分封的是韩王成,却没让韩王成上任,而是把他一直软禁在西楚,他一死,立刻转封给亲附自己的韩王昌,进而成功操控韩国。

魏国更是被项羽勒索,他将魏王豹迁移到河西故地,霸占了魏国的部分土地,直接收归西楚所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