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莲 董小宛 (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是以,董小宛一颗只盼安稳的心也该落定了。冒辟疆给不了的,她也悉数得到。若是如我前文所言,对冒辟疆未必有爱的话,理应不再有后续的故事。但董小宛仍旧是当初的样子,心心念着要侍奉冒辟疆左右。得了清白身份,她义无反顾,奔赴如皋。

写至此处,忍不住想到李银河一本社会学的书——《虐恋亚文化》。仔细一想,倒也刹那惊醒。许当年董小宛与冒辟疆那一段令人难解的情缘,正是李银河所言之“虐恋”也未可知。

嫁入冒家那一日,不知董小宛作何念想。

是守得花开见月明的欢喜?

还是穷形尽相的无限心酸呢?

入冒家之后,董小宛勤俭谦恭,温淑有礼。

董小宛之好,一言难尽。

连冒辟疆的正妻苏氏也忍不住想要赞董小宛几句。可见,董小宛深谙为人妻妾之道。除了对正妻礼敬有佳,苏氏多病,董小宛主理家事,从不倦怠,事事亲力亲为,分外仔细。对苏氏的子女也是关怀备至。时常教习他们读书写字。侍奉公婆更是至孝至恭。连下人,她也宽仁待之,从不苛责。

白日里,操持家务,已是不易。夜里,董小宛还勤习女红。

本是苏绣世家的女子,在女红上,悟性颇高。不多久,她便精通剪彩织字、屡金回文各种技巧。经她之手,织出巾裾,件件堪称极致。以至于,冒家的账目也由董小宛打理,从未出过半点差池。

另外,她还有一身精湛的厨艺。

她时常研究食谱,钻研甚深。据说,今时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便是始于董小宛之手。因此,它也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她还擅制糖点。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时称“董糖”。

且擅品茶。原本喜酒的董小宛,入冒家之后,几乎滴酒不沾,改以饮茶。只是,每晚侍奉大夫人苏氏之时,忍不住会与之小酌两杯。冒辟疆亦爱饮茶,二人皆爱喝芥片泡出的茶。冒、董二人,时常一起月下赏花,也一并饮茶。

饮茶,饮的是一种心境。有一颗从容自在如星辰日月的心,饮的便是世间百味。所谓吃茶,吃的便是一种简静和安宁。实在妙不可言。如此,一人一盏清茶,不用说话,只须举杯轻呷,便是将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也一并饮下。

董小宛甚至还懂得品香、制香。动乱时年,也曾有一些祥和的夜晚。每每此时,冒董二人,便会拿出昔年的珍藏,焚香冥想。而他们用的香,多半不是俗物。有的是从宫廷当中外流而得的珍惜品,有的是制香能人相赠的稀罕物,有的则是董小宛亲制而成的孤品。

夏夜乘凉,金秋赏菊。

是为,她与他最好的时光。

董小宛前后侍奉冒辟疆九年,过劳而死。这九年,冒辟疆是享尽了世间最温柔之美好,最美好之温柔。日日美人在侧,日日红袖添香。一回头,更是老幼尽欢,天伦尽享。而这诸般所有,皆是董小宛用尽了一生一世的气力,报偿于他。用冒辟疆的话说:“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

所言非虚。

纵是如此,他待她又何曾有过半点怜惜与温柔。崇祯自缢,世道大乱时,举家逃难,他竟只顾父母妻儿,全然不曾给予董小宛一丝关怀。甚而,他于乱中,携家逃离,要留下董小宛与奴仆看顾旧宅。令人发指。纵是一同相伴,董小宛也是掩护他出逃的工具罢了。

奇趣的是,董小宛甚而会讲,冒辟疆顾父母双亲,顾妻儿老小,无暇顾及自己之行举是理所应当的。她时刻做好难中为冒家上下献身赴死的准备。长达五年的颠沛流离,董小宛不曾增添冒辟疆半点负担,反倒是她,如男子一般,以己之身,看顾着冒家十数口人。

期间,冒辟疆几次大病,董小宛昼夜不离。嘘寒问暖不在话下,连冒辟疆的粪便,董小宛也会一一仔细又仔细地查看,生怕冒辟疆的身体再生丝毫的不妥当。而病重的冒辟疆,喜怒无常,焦躁难缠,对待董小宛,一如奴仆。动辄打骂。

凡此种种,董小宛却从容接纳。不言一字其他。终于,大难过去,冒辟疆身健如昨,董小宛却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直至此时,冒辟疆方才知道:

世间女子皆不如她。

顺治七年,董小宛过劳而死。

终年,二十七岁。

董小宛病逝之后,冒辟疆回顾历历往事,方知其好。他说,她突然死去,我恍惚不知,死去的是她,还是我自己。他又说,此生,我还可以拿什么来报答她呢?她一定一定不是这凡尘里的女子。他还说,今次她一去,举家痛哭,我恍然大悟,是,此生此世,再没有像她这样的女子了。

康熙三十二年,冒辟疆去世。

晚年,冒辟疆替董小宛作了一首诗:冰丝新飏藕罗裳,

一曲开筵一举觞。

曾唱阳关洒热泪,

苏州寂寞好幻想。

她在时,你假装薄幸无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