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复明运动 附钱氏家难005(第5页)
寅恪案,牧斋之降清,乃其一生汚点。但亦由其素性怯懦,迫于事势所使然。若谓其必须始终心悦诚服,则甚不近情理。夫牧斋所践之土,乃禹贡九州相承之土,所茹之毛,非女真八部所种之毛。馆臣阿媚世主之言,抑何可笑。回忆五六十年前,清廷公文,往往有「食毛践土,具有天良」之语。今读提要,又不胜桑海之感也。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二云:
潋滟西湖水一方。吴根越角两茫茫。孤山鹤去花如雪,葛岭鹃啼月似霜。油壁轻车来北里,梨园小部奏西厢。而今纵与空王法,(「与」诸本作「会」。)知是前尘也断肠。
寅恪案,此首可与第肆章引河东君湖上草西泠十首之一「小苑有香皆冉冉,新花无梦不蒙蒙。金鞭油壁朝来见,玉佩灵衣夜半逢」两联相证发。柳赋诗在崇祯十二年己卯,钱赋诗在顺治七年庚寅。相去十二载,湖山一隅,人事变迁,已复如此,真可令人肠断也。
其八云:
西泠云树六桥东。月姐曾闻下碧空。杨柳长条人绰约,桃花得气句玲珑。(诸本此句下自注云:「桃花得气美人中。西泠佳句。为孟阳所吟赏。」)笔床研匣芳华裏,翠袖香车丽日中。今日一来方丈室,(「一来」诸本作「一灯」。)散花长侍浄名翁。
寅恪案,此首为河东君而作,自不待言。第柒句牧斋自写本作「一来」,不作「一灯」,盖用佛典四向之一以指河东君。牧斋于崇祯十三年庚辰冬答河东君半野堂初赠诗云:「沾花丈室何曾染。」竟在十年之前作此预言矣。
其十六云:
建业余杭古帝丘。六朝南渡尽风流。白公妓可如安石,苏小坟应并莫愁。戎马南来皆故国,江山北望总神州。行都宫阙荒烟裏,禾黍丛残似石头。(诸本此句下有自注云:「有人问建业。云吴宫晋殿亦是宋行都矣。感此而赋。」)
其十七云:
珠衣宝髻燕湖滨。翟茀貂蝉一样新。南国元戎皆使相,上厅行首作夫人。红灯玉殿催旌节,画鼓金山压战尘。粉黛至今惊毳帐,可知豪杰不谋身。(诸本此句下有自注云:「见周公谨罗大经诸书,亦南渡西湖盛事。」)
寅恪案,此首以梁红玉比河东君,甚为恰当。牧斋赋诗,以梁比柳者甚多。此首作于游说马进宝反清之际,其期望河东君者,更与他作泛指者不同。可惜河东君固能为梁红玉,而牧斋则不足比韩世忠。此乃人间之悲剧也。
「东归漫兴」六首其一云:
经旬悔别绛云楼。衣带真成日缓忧。入梦数惊娇女大,看囊长替老妻愁。碧香茗叶青磁碗,红烂杨梅白定瓯。此福天公知吝与,绿章陈乞莫悠悠。
寅恪案,此首可与第肆章所引东山詶和集贰牧翁「二月十二春分日横山晚归作」及河东君次韵诗参照。钱柳两诗作于崇祯十四年辛巳。牧斋此诗则为顺治七年庚寅所赋,就牧斋方面言之,则地是人是,而时世则非。故赋此首时,与当日只限于私人情感者,更复不同矣。
其三云:
棨戟森严礼数宽。辕门风静鼓声寒。据鞍老将三遗矢,分阃元戎一弹丸。戏海鱼龙呈变怪,登山烟火报平安。腐儒箧有英雄传,细雨孤舟永夜看。
寅恪案,牧斋外集拾马总戎四十序略云:
今伏波犹古伏波也。予读史好观马文渊行事。
故牧斋所作关于马进宝之诗文,皆用马援之典。此首亦是其一。玩此诗之辞旨,盖怀疑进宝是否果能从己之游说,以叛清复明。华笑庼杂笔壹「黄梨洲先生批钱诗残本」条,「东归漫兴」批云:
牧斋意欲有所为,故往访伏波,及观其所为,而废然返櫂。
可供参证也。
其四云:
林木池鱼灰烬寒。鸳湖恨水去漫漫。西华葛帔仍梁代,(自注:「南史,任昉子西华,流离不能自振,冬月着葛帔练裙。)东市朝衣尚汉官。白鹤遄归无石表,(「石表」遵王注本作「表柱」。)金鸡旋放少纶竿。旧棋解覆惟王粲,东阁西园一罫看。(自注:「过南湖,望勺园,悼延陵君而作。其子贫薄,故有任西华之叹。」寅恪案,来之有子名祖锡,字佩远。徐暗公钓璜堂存稿壹叁「吴佩远郊居」七律首句云:「雅游季子已家贫。」张玄箸煌言张苍水集第贰篇奇零草「送吴佩远职方南访行在,兼会师郧阳」四首之四结语云:「凭君驰蜡表,蚤晚听铙歌。」祖锡本末详见徐俟斋枋居易堂集壹肆「吴子墓志铭」及「吴子元配徐硕人墓志铭」并苍水集所附王慈撰张忠烈公诗文题中人物考略及陈乃干陈洙撰徐暗公先生年谱顺治三年丙戌条。牧斋此诗自注所指来之之子,即是佩远也。)
其五云:
水迹云踪少滞留。拖烟抹雨一归舟。虽无桃叶迎双桨。(自注:「妇嘱买婢不得。」)恰有兰花载两头。古锦褁将唐百衲,(自注:「买得张老颂琴,盖唐斵也。」)行宫拾得宋罗?。(自注:「宋景灵宫以七夕设摩罗?。今市上犹鬻之。」)孺人稚子相劳苦,一握欢声万事休。
寅恪案,此首第壹联可与前引「桐庐道中」诗「涉江无事且寻花」句并注参读。河东君嘱牧斋买婢,而牧斋不能完成使命。揆以当日情势,江浙地域乱离之后,岂有买婢不得之理,盖旧时婢妾之界画,本不甚分明。牧斋于此嫌疑之际,最知谨慎。第肆章引河东君依韵和牧斋「中秋日携内出游」二首之二「夫君本自期安桨」句,自注云:「有美诗云:迎汝双安桨。」今牧斋诗既用王献之故事,然则买婢不得,非不得也,乃不敢也。买琴乃为河东君,买摩罗?乃为赵管妻。牧斋此等举动,真不愧贤夫慈父矣。
其六云:
不因落薄滞江干。那得归来尽室欢。巷口家人呼解带,墙头邻姥问加飡。候门栗里天将晚,秉烛羗村夜向阑。檐鹊噪干灯穗结,笑凭儿女话团??。
寅恪案,此首写小别归来,家人团聚之情事,殊为佳妙。牧斋性本怯懦,此行乃梨洲及河东君所促成。惴惴而往,施施而归,故庆幸之情,溢于言表也。检清史列传捌拾马逢知传略云:
[顺治七年]十一月土贼何兆隆啸聚山林,外联海贼,为进宝擒获,随于贼营得伪疏稿,谓进宝与兆隆通往来,疏请明鲁王颁给敕印。又得伪示,称进宝已从鲁王。进宝以遭谤无因,白之督臣陈锦,以明心迹。锦疏奏闻。得旨,设诈离间,狡贼常情。马进宝安心供职,不必惊惧。
据此马氏为人,反复叵测,可以推知。何兆隆一案,与牧斋金华之行,时间相距至近,两者或有关系,亦未可知。然则牧斋此行,实是冒险,河东君送之至苏,殆欲壮其胆,而坚其志欤?
「感叹勺园再作」云:
曲池高馆望中赊。灯火迎门笑语哗。今旧人情都论雨,暮朝天意总如霞。(寅恪案,此联下句遵王注引范石湖「占雨」诗「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为释,甚是。但牧斋意则以「朝霞」比建州,以「暮霞」比永历,亦即左太冲魏都赋「彼桑榆之末光,逾长庚之初晖」之旨,谓天意将复明也。至上句遵王已引杜工部集壹玖「秋述」一文「旧雨来,今雨不来」为释,固昔人所习知。唯今日游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者,恐未必尽知耳。一笑。)园荒金谷花无主,巷改乌衣燕少家。惆怅夷门老宾客,停舟应不是天涯。
「婺归,以酒炙饷韩兄古洲口占为侑」云:
好事何人问子云。一甘逸少与谁分。酒甜差可称欢伯,炙美真堪遗细君。大嚼底须回白首,浅斟犹忆醉红裙(自注:「兄高年好谈风怀旧事。」)晴窗饭罢摩双眼,硬纸黄庭向夕曛。(自注:「兄家藏杨许黄庭楷书,日橅数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