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生命成长的历程(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有些人被卡在第五道门或者第六道门上。他们认为人生就是一场胜负游戏,人生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征服和占有。一旦他们受到挫败,他们会转而选择女人、赌博、酒甚至吗啡之类的毒品。

有些人被卡在第七道门上。他们已经对物质世界失望了,他们需要寻找一条新的出路。如果他们被卡在那里,就会惊慌失措,患上各式各样的精神官能症。他们可能会求助于宗教或心理医生,甚至也会求助于某种毒品。

有些人被卡在第八道门上。他们仍然不愿意放下自我,他们不甘心退出社会这个舞台,他们还有许多欲望。他们喜欢与青年人较劲,甚至比以往更加爱慕虚荣。如果他身边失去了配偶,他可能会重新选择一个年轻漂亮的异性。尽管他的性能力已经衰退,但他仍然希望借助壮阳的药物来重整雄风。

有些人被卡在第九道门上。他们已经远离了社会,只是用冷漠的眼光打量着一切。他们显得那样孤僻、自私、不可理喻。

剩下的人顺利地到达了第十道门,他们终于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快乐。他们像孩子一样善良、友好、贪玩,他们尽情地享受着各自的生活。太阳重新为他们升起,月亮向他们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他们的心灵变得像童话世界一样丰富多彩。

成熟的中国古典文化

生命从幼年开始,就在不断地走向成熟。

什么是成熟呢?通常,人们会以为,成熟意味着你远离了天真,你已经通晓人情世故,你变得胸有城府,说话得体,处事圆滑,善于玩弄手腕……换言之,成熟意味着你已经掌握了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并且学会了怎样察言观色,以至于你总是能够为自己赢得最大利益。

但我并不认为那些表现意味着成熟。恰恰相反,那样意味着自作聪明,而自作聪明正是不成熟的表现。察言观色、说话得体、处事圆滑、善于玩弄手腕……这些公关技巧的确可以帮助你在某种胜负游戏中抢占优势,但古往今来,“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之类的笑话还少吗?

真正的成熟意味着你在历尽世道艰难之后恍然大悟,在恍然大悟之后返璞归真,意味着你理解了生命,意味着你找到了快乐,意味着你将用爱来替代那些自作聪明的公关技巧。

成熟与天真是同样的意思——唯一的差别在于,成熟是天真的回归。来自古代中国的智慧告诉我们,成熟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阶段,依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如果你经历过,你会深深地沉浸在这种智慧中,你会因此而悲喜交集:啊,那就是你的山,那就是你的水,那就是属于你的诗情画意的生活!

然而,迷失在社会和胜负游戏中的人们根本就不相信。那山怎么是山呢?那山不是山,而是某种需要被征服的困难。那水怎么是水呢?那水也不是水,而是某种需要被掌握的变化。他们与山斗、与水斗,有时豪情万丈,有时垂头丧气。

在一团漆黑的夜晚,你需要一支自作聪明的火把。那支火把可以照亮你脚下的山路,可以照亮你脚下的水路,可以帮你克服一路上的困难,但它无法让你看得更远,以至于你很难判断出正确的方向。

成熟的中国古典文化曾经那样辉煌地照耀过历史的天空。古代的中国人在那里告诉我们说,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它们不是什么困难,而是这个快乐大世界的一部分。可是,在黑夜里摸索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他们的眼里只有困难,没有快乐。外国人不相信,那些热衷于学习西方文化的现代中国人也不相信。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就在这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在这里。

放下自我,立地成佛

当我们浏览过生命成长的历程之后,我们就能够看清东西方文化各自不同的特点。西方文化是一种青年人文化,它强调人的自我。中国文化是一种老年人文化,它告诉人们要放下自我。自我是什么呢?说来好笑,自我其实就是你的面具。

自我是社会化的产物,它来自你的恐惧。当你越过生命的第二道门走向社会时,自我就出现了。那时,你正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你感到害怕,你需要一张面具。你躲在面具的后面,你以为这样会很安全。

天底下生活着亿万人类,也就有了亿万张面具。面具大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面具是为了让人敬畏;第二类面具是为了让人喜欢;第三类面具则是兼具让人敬畏和让人喜欢的效果。

你戴着那张面具,你知道它不是真的。你躲在它的后面,你并没有得到那种安全感。你在忐忑不安地想,它真的让人敬畏吗?它真的让人喜欢吗?于是,你开始寻找证明。你需要别人的认同,你需要社会的认同。为了赢得更多的认同,你选择了一条悲壮的征服之旅。你要征服这个,你要征服那个,你到处挑战,你要成为一个英雄。

你成了一个英雄,你找到了许多证明,但危险也在与日俱增。于是,你需要更有力的征服,你需要更多的证明。中国人说,红颜薄命,历史上的那些美女个个都是命运多舛。同样,英雄的命运也注定了是悲壮的。

西方文化是一种青年人文化,也是一种英雄主义文化。它强调人的自我,它培育了一群英雄主义者。英雄是伟大的,他越伟大就会越痛苦,他越痛苦就越显得伟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作为一位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没有从中找到出路。

马斯洛也没有找到出路,但他对弗洛伊德的困惑作出了新的解释。他说,快乐是通过痛苦换来的,所以痛苦也应该被理解成快乐的一部分。

我听过一个很幽默的故事。一群大学新生在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一口气急行军十多公里,刚刚回到各自的宿舍,这时,细皮嫩肉的小林同学抱怨说:“唉,这是过的什么日子啊!军事教官简直像个粗暴的车夫,把我们当成驴子一样摧残。天气这么热,训练强度这么大,还有——我的鞋子也太夹脚了!”

住在上铺的同学疑惑地看着他,问道:“昨天就叫你换一双合脚的新鞋——你干吗要自讨苦吃呢?”

小林回答说:“你哪里知道,每当我脱下这双鞋子时,感觉是多么痛快呀!”

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感受,其实是一种受虐狂的感受。如果马斯洛的理论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只有受虐狂才能享受到快乐。这真是一个荒唐的逻辑。

马斯洛进而又说,我们不能把快乐定义为一种幸福的休闲状态。他说,有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如果你喜欢钓鱼或者听贝多芬的音乐,并决定隐退,整日沉浸在娱乐中,那么你最终还是会感到厌倦,重新堕入痛苦之中。

由此可见,马斯洛根本不理解快乐,他把快乐和娱乐混为一谈。那些痛苦的人会用娱乐的方式来逃避现实,但他逃避不了。无论是毒品、酒、美女、赌博,或者任何一种娱乐,都可能会给你带来一种快乐的感觉,但那种快感是暂时的。当快感消失,你就会立即堕入虚无和迷惘之中。但是,如果你真的快乐,你会立即进入一种幸福的状态——你快乐地休闲着,或者快乐地创造着。

如果你真的快乐,那么快乐就是你的常态。虽然你也会痛苦,当麻烦问题解决,你会立即回到快乐之中。痛苦的人总是说,汗珠干了有欢笑。而快乐的人却在欢笑中尽情抛洒着汗珠。

生活中其实没有任何重要的事情值得我们关注,除了快乐。

现在,我有三条意见提请你关注:第一,你要快乐起来,否则,你的人生会过得非常凄惨。

第二,你要相信这世上有真的快乐,否则,你的人生就没有了出路。

第三,你要思考:怎样才能找到快乐?

古代的中国人告诉我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把屠刀其实就是你的自我。你举着那把屠刀,要征服这个,要征服那个。你举着那把屠刀,手心都攥出汗来了,内心却是那样紧张和恐惧。

放下自我,立地成佛。试试看吧,试试看,在一次深深的呼吸之后,把你的自我放下来,刹那间,你会如释重负地感受到一种久违的轻松和愉悦。就在你放下自我的一刹那,中国文化绽开了快乐的生命之花。

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

西方文化是一种青年人文化,它强调人的自我。中国文化是一种老年人文化,它告诉人们要放下自我。于是,冲突出现了:青年人血气方刚,无法放下自我。他们认为所谓放下自我其实就是压抑自我。他们认为老年人的思想是如此陈旧,如此迂腐,如此落伍,如此专制而不可理喻。

事实上,所有的孩子在叛逆期都会嘲笑父辈们的迂腐和落伍,憎恨父辈们的专制与顽固。可是,等到他们真的成熟了,才发现父辈们的忠告——那些充满爱与智慧的忠告是如此弥足珍贵。他们终于明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箴言的丰富含义。

你就是那个叛逆期的孩子,请回过头来,回过头来,看一看你父亲那张饱经沧桑的脸,那张绽放着中国文化的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