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告状信烧出三把火(第6页)
“那你拉到了吗?”
“我从来就没拿过全工资。”周雨菲没料到景正中会这样问她,当然她也从没有想过拉广告。她一直觉得让漂亮女人去拉广告周雨菲一直觉得让漂亮女人去拉广告,那等于是送羊羔入虎口。那些手中掌握了一些权利的男人那些手中掌握着一些权力的男人,大都很会算计,深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道理,第一次接触勾眼,第二次接触摸手,第三次接触上床,三部曲,**裸的交易,几乎成为这一行的潜规则。有些记者调侃她放着好生生的“资源”不用,活活浪费白白浪费,真是太可惜了。她说自己有自己的“底线”,突破“底线”委身于人的事永远也不会去做!
“别,千万别这样。男女之间的关系,一旦和钱搭上边,那味道也就全变了。”
“我想,你要真想拉广告的话,应该不会很难。”
“道有道矩行有行规,我只是不愿意作践自己罢了。”周雨菲说得比较含蓄,。景正中用心在听。
“不会这么严重吧?”景正中故意做了一个鬼脸。
周雨菲微微一笑,道:“我们不谈这个行不行?”
“那跟我交往,你怎么看我这个人呢?”
“你这个人嘛,有责任感,自控能力很强。表现有三:其一,你有一双会笑的眼睛,从这里流露出来的从心里流露出来的,是发自心底的善良和真诚。其二,你是个知识型干部,不鲁莽、不冲动,和你呆在一起有安全感和你待在一起有安全感。其三,你在宁阳工作这么多年,好像没有听到什么绯闻。”周雨菲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听到周雨菲有条有理的一番话,景正中有种瞬间飘忽的感觉,他没有想到自己在周雨菲心目中的形象是这样具体,、这么完美,他感到很满足,似乎多日的企盼终于如了他的愿,、遂了他的意,而他企盼的到底是什么呢?他又从周雨菲身上得到了什么呢?仿佛什么也没有,又什么都有了。这种困惑只有在他面对那沉静安然的青花瓷时才会出现,他爱那些瓷器,可是他总是静静地站在她们面前可是他总是静静地站在它们面前,甚至连手都不去碰一下甚至连碰都不去碰一下,他喜欢体验那份祥和之美,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他从来没想过要去掠夺她他从来没想过要去掠夺它,破坏她破坏它。
琥珀色的灯光洒在他的脸上,景正中脸部的线条变得柔起来:“原来你还调查过我呀。”
“你要这样说,那也算是吧。”周雨菲的眼睛垂下来,看着水瓶里插的一朵莲花。
“没想到。”景正中很希望周雨菲说下去,聆听异性的赞美绝对是件让人幸福无比的事情。
周雨菲拨弄着莲花的花瓣,说:“还有呢,你请我吃了几次饭都在酒店的大厅,从来不进那些迷离暧昧的包间。你敢在大庭广众之间在众目睽睽之下和我说话,这说明你阳光这说明你光明、磊落、透明,值得信赖。”
景正中摆摆手,说:“我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尚呢。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我这个人是心有歹念深藏不露吧。呢?”
“不!我的直觉告诉我,你是一个更注重精神追求的人,你把欣赏看得比享受还重要,和你在一起,自我感觉特美。”周雨菲动情地说。
景正中听得有些心花怒放,赞美道:“你是读懂我心的第一个女人。”
周雨菲的脸红过桃花,有些不好意思,慌忙转移话题问:“今天的现场采访没让你难堪吧?”
“没有就好。当时我的问题提得很尖锐很突然,连自己都被吓着了,没想到你胸有沟壑沉着应对回答如流。我想宁阳人看到这期节目会对你们交通局有一个重新认识。”
“那咱们的这篇文章就做得天衣无缝了。”
“那个电话到底是谁打的呢?”
周雨菲的提问让他在脑里把知晓今天活动行程的两个人倪安平和纪晓君过了一遍周雨菲的提问让景正中在脑里把知晓今天活动行程的两个人倪安平和纪晓君过了一遍,不用想,他也知道是谁打的电话:“管他谁打的?,他想出我的洋相,没想到倒成全了我在全市人民面前露脸,让你正面宣传了交通局。”
两个人毫无拘束地开心地笑了。
第七章
节日不得不讲“礼”
端午节就要到了。这是春节过后的一个传统大节,也是很多人送情随礼融通感情接近领导的一个大好契机。
现在的人,什么都喜欢赶早,连送礼也一样,从节前十天就开始跑开始送了。在儿时的记忆里,只知道过端午节是包粽子、赛龙舟、吃芝麻糕、绿豆糕和煮鸡蛋,根本感受不到端午节个中的热闹和隆重。在科技局上班时,至多是少数几家冠名“科技”的企业送点烟酒和茶叶,而今到了交通局,送礼的应接不暇,、源源不断,他们不到你家里去,就在你上班当口,敲门而入,先汇报几句工作,再说上几句感谢之类的话,接着提出希望支持和关照,最后掏出信封搁你桌上。你拒绝的话,他就说是两条烟钱,是想买烟但怕买到假烟,或者说是一杯茶钱,请您出去喝杯茶但怕耽误您的工作,边说边走出了办公室,你赶出去吧,又怕张扬让旁人知道,只能违心地接受。现在送礼也转变了观念,再不送那块头大招人眼的物品,而改用信封装上几百元钞票,目标小不打眼且实惠。同时现在送礼也简化了程序,不用半夜三更偷偷摸摸到你家里去,而是堂而皇之地到你办公室,以汇报工作为由头,让你不敢不接待。
景正中曾想过法子不呆在办公室景正中曾想过法子不待在办公室,到工地去视察或到下属单位去调研,但那些送礼者会打电话来,说有急事相告,问清具体地址后就会立即赶过去,和在办公室里一样,汇报几句工作后就拿出一个信封塞进荷包。这种“办公室送礼”和“小车上送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无疑是一种腐败,也许合乎时事但绝不合乎法纪,但他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和处理。
景正中曾告诫自己:坚决不能收!但是
关于领导拒收红包引发怨愤的事在宁阳已有先例,差点毁了一位领导。这位领导从省城某厅下派到宁阳挂职常委、副市长。春节前夕,乡镇及科局一把手给市领导及要害部门头儿拜年“表示表示”,纪委三令五申强调领导干部不得送红包收红包,;但宁阳的干部并不认为送500元或800元向领导“表示”一下是送红包,他们认为这是对领导一年支持工作予以感谢的一份心意,也是一种祈望领导对来年工作给以支持的也是一种企望领导对来年工作给予支持的“敲门砖”,差不多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几个乡镇和科局一把手给这位省厅挂职领导“表示”,在信封里装有500元钱,这位领导拒辞不过收下了,第二天他就把这些钱连同送礼者的名单上报到市纪委。市纪委没有公开批评他们,但单独找这几个人谈了话,瞬间这件事传遍全市。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怪罪这几个送礼的书记和局长,却众口一词地指责那位挂职领导“假马列装正经”、“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与基层干部格格不入”。自此以后,好多干部理都懒得理那位挂职领导,让那位挂职领导开展工作举步维艰,第二年省组考察时,挂职领导得了超过70%的不称职票。
前车之鉴,得铭心谨记,看来这些钱只能交给局纪委书记纪晓君,并且不能让其他副职知道,也不能让机关干部知道,要不声不响无动无静要不声不毫无动静。想到这儿,景正中立即拨通了纪晓君的电话,让她迅速赶回办公室有要事交办。纪晓君正下班骑车回家走到半路,听局长说有要事,表态马上转向赶回局里。
约摸七八分钟功夫,纪晓君火急火燎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忙问啥子事这么急忙问什么事这么急?景正中将信封从抽屉里取出来,说:“端午节有些乡镇和下属单位来看我,送了2。9万元,我想赶快处理掉。”
纪晓君听说是这事,松了一口气:“景局,这些钱放一夜就改姓了,看把您急的。”
“多放一分钟我的心就不踏实60秒,早点交出去,好睡安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