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共同知识 教你避免被误会(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9章 共同知识:教你避免被误会

皇帝的新装:每个人都知道的“共有知识”而非“共同知识”

很多人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能看到皇帝没有穿衣服,我们称这种每个人都知道的信息为“共有知识”。但是在真相被揭穿之前,每个人并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和自己一样:看到的皇帝是没穿衣服的。为了避免被认为是看不见皇帝新装的笨蛋,他们不但没有拆穿骗子的骗局,反而一起称赞起皇帝的新装。特别是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称赞皇帝的新装时,人们也越来越不敢承认自己没看到皇帝的新装。

皇帝没穿衣服,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共有知识”,但不是“共同知识”(onknowledge),共同知识是每个人不但都知道,而且也知道其他人都知道,而且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一直到无穷为止。是不是感觉有点绕?这正是“共同知识”这个概念最重要的特点。我们回到《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当小孩子喊了一声“皇帝没穿衣服”以后,大家才突然明白,不但自己看到了皇帝没穿衣服,其他人也看到了皇帝没穿衣服,并且其他人也知道自己看见皇帝没穿衣服……一直到无穷阶。更通俗地说: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无限循环下去。共有知识:每个人都知道的信息,只是共同知识的第一个层次。

黑脸之谜:你是否知道自己脸的颜色

有甲、乙、丙三个人,每个人的脸都有可能是黑的,也有可能是白的,由于没有镜子,每个人只能看到别人的脸是黑还是白,无法看到自己的脸是黑还是白。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三个人的脸都是黑的。如果你去问甲:“你是否知道自己脸的颜色?”甲的回答是“不知道”,然后你接着问乙同样的问题,“你是否知道自己脸的颜色?”乙的回答仍然是“不知道”,再问丙,答案相同,丙也不知道。因为,我前面已经明确告诉你了,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别人的脸,而不可能看到自己的脸,自然不清楚自己的脸是黑还是白。因此,当下的状况是每个人都看到另外两个人的脸是黑的,而不知道自己的脸是黑还是白。问完后,你当着这三个人的面,对他们说:“就我的观察表明,你们三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的脸是黑的。”这看似一句废话,因为这是一件三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三个人不但都知道至少一个人的脸是黑的,还知道至少两个人的脸是黑的,甚至每个人都知道,至少一个人的脸是黑的。但这并不是一句无用的废话。因为,等你说完这句话后,你继续问甲:“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脸是黑的?”甲的回答仍然是“不知道”,接着问乙同样的问题,乙的回答仍然还是“不知道”,最后,当你去问丙时,结果丙回答说:“我知道自己的脸是黑的!”

为什么丙的回答变了,从原先的不知道变成知道了呢?

具体的推理过程如下:

第一步:甲只能看到乙、丙的脸是黑的,并不知道自己的脸是黑的,因此甲回答了不知道,意味着乙、丙的脸不可能都是白的,否则如果甲观察到乙、丙的脸都是白的,那么甲就可以判断出自己的脸是黑的,因为你已经当着他们的面说“你们三人的脸至少有一人是黑的”。所以,当甲不能判断自己脸的颜色时,就排除了乙、丙都是白脸的可能性。这里必须再强调一下,如果没有你的那句话“你们三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的脸是黑的”,当甲说“我不知道自己的脸是黑的”时不可能推断出“乙、丙不可能都是白脸”的结论。你的这句话的作用就在于此。

第二步:乙根据甲的回答,得出“乙、丙的脸不可能都是白的”这一推论,也就是说乙和丙之间至少有一个是黑脸,一旦乙发现丙的脸是白的,那么他就可以判定自己的脸是黑的。遗憾的是,他看到丙的脸是黑的,所以乙无法确定自己的脸是否一定是黑的,因为这符合“你们三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的脸是黑的”的描述。

第三步:丙根据甲断定“乙、丙的脸不可能都是白的”,再根据“乙不知道自己的脸是黑的”这个结论,可以断定“丙的脸不可能是白的”,因为,一旦丙的脸是白的,乙就可以断定自己的脸是黑的。所以,丙可以肯定自己的脸是黑的。

“黑脸之谜”告诉我们,“三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的脸是黑的”这句话,将三个人各自具有的具体知识(共有知识)——“至少有一个人的脸是黑的,甚至至少有两个人的脸是黑的”,转变为“共同知识”——三个人都知道“至少有一人的脸是黑的”……直至无穷。有了这个共同知识,丙才能根据甲、乙的回答判定自己的脸是黑的。

“黑脸之谜”明确告诉我们,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只是共有知识,而不是共同知识。共同知识不仅要求大家知道,还要求大家知道大家都知道……直至无穷。共同知识一定是共有知识,但共有知识不一定是共同知识。

没有共识,很难合作

2007年我出差去韩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在韩国首尔机场的大厅看到一块非常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MeetingPoint”,这是一个会合点。有了这个会合点,如果两个人在机场失散了,就可以到这里碰头;另外,一群人如果需要约定一个集合地点,可以约定在这里。

如果两个人在机场不小心走散了,会合点确实是一个方便找到彼此的好地方,但前提是这必须是一个共同知识。如果这只是一个共有知识,你我都知道可以在这里重新相聚,但是我不清楚你是否知道,你也不清楚我是否知道,那么在没有其他通信工具可以联系到对方的情况下,你会一直在这里等待着另一个人的到来吗?由此可见,没有共同知识,让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变得困难,也更不确定。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中宣称,以前的人类曾经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在建设高塔的过程中,上帝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此后,人类不得不放弃了联合建塔的计划。

这个古老的传说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没法交流,就没有了共识,彼此的合作就变得异常困难。因为,你无法建立对他人行为的预期。

比如,一个社会的财产权要想起作用,必须是一种社会的共同知识。你买了一套房子,你知道这套房子是你的,我也知道这套房子是你的,大家都知道这套房子是你的,这如果是一种共同知识,那么你会很放心地购买这套房子。反之,如果你买了房子以后,你担心大家并不认为这套房子是你的,他人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把你的房子给占了或拆了,那么,你还敢买这套房子吗?

没有共同知识,人们在博弈的时候就无法对均衡结果进行预测。共同知识假设既是一种理论的需要,也是一种现实的需要。

博弈决策与单人决策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博弈具有互动性,即你的决策收益取决于你和对方的共同决策。你无法独自直接决定自己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若想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必须基于对对方决策行为的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大化自己收益的策略。

理性共识和规则共识

要想预测彼此的决策行为,你首先要假定对方是理性的,然后再假定你和对方对以下两点达成了共识。

第一,参与者必须对所有参与者的“理性”达成共识。大家都是理性的,大家都知道大家是理性的,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大家是理性的……无限循环下去。大家一起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如果在我们前后有一个司机开车的时候突然发疯了,那后果一定很可怕!因此,人们之所以敢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恰恰是因为对人的理性达成了共识。

第二,参与者对博弈的规则达成共识。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是什么……无限循环下去。“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如果不是共同知识,你就不敢在绿灯亮的时候通过十字路口。

共同知识的形成是一个“由己及人,由人及己”的无限推理过程。一件事一旦在某个群体中成为共同知识,则从任何一个个体出发,他对这件事的理解都已达到了完全的统一,不再有任何层面的不确定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