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 策略探究 让你学会有备无患(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7章 策略探究:让你学会有备无患

在第6章中,我提到策略是博弈论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也给出了策略的定义:策略是指参与者在行动之前所准备好的一套完整的行动方案或行动预案。本章主要对策略这个概念进行深入讲解。

国家威胁预警系统:预想多种可能性

2001年,遭受“9·11”恐怖袭击后,为了应对今后可能再次出现的恐怖袭击,美国建立起了国家威胁预警系统。2002年3月,美国国土安全办公室主任里奇宣布将这套系统改为彩色系统,即用五种颜色代表不同的警戒级别。按危险程度,由低到高分别为绿色、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红色是美国恐怖警戒系统的最高级别,也称“德尔塔”级。只有在有具体情报显示美国本土面临大规模恐怖袭击的情况下才会进入最高级别的红色警戒。该级别仅用于应付针对非常具体设施的非常具体的威胁,如敌国导弹攻击、大型恐怖袭击等。按照“红色警戒级别”,美国将全面进入战争或准战争状态。按美国国土安全专家打趣的说法,“红色”只会在恐怖袭击发生前两分钟出现,当“红色”来临时,美国也就要遭殃了。

策略不同于我们常说的工作计划或学习计划。比如,你做明天的工作计划,首先你会预想一下明天会碰到什么情况,然后再决定明天准备做哪些事情。但是到了第二天,你可能发现事先预想的情况其实并没有发生,发生的是另外的情况,那么你要做的事情也会跟着做一些调整,所以人们常说:“计划没有变化快。”而策略的作用就在于,让你尽可能多地想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以便于做到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策略的三大属性

一般来说,策略具有完整性、多样性和不可观察性三个基本属性。

1。策略的完整性

策略必须是完整的,这意味着参与者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加以充分考虑,没有任何遗漏。如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策略中,就把对方犯与不犯的两种可能性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保证策略完整性的前提是将信息进行全面分类,就是将可能出现的情况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完整分类。如美国政府在国家威胁预警系统中把遭受恐怖袭击的危害程度分为5个等级,又如中国政府在《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中把地震灾害分为4个等级,然后再根据各等级的具体情况事先设计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因此,信息的分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曾听一个老兵回忆起自己老团长的作战谋略,在作战之前,一定要准备三套作战方案。第一套方案由自己来做:如果打赢了,怎么办?第二套方案由副团长做:如果输了,怎么办?第三套方案由参谋长做:如果双方相持不下,怎么办?

对信息分类常用的方法有:

(1)两分法。好坏、黑白、爱恨、及格和不及格、通过和不通过、有和没有。

(2)三分法。上、中、下,左、中、右,好、中、差,红灯、绿灯、黄灯。顺便补充一句,在交通规则中取消黄灯,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没有考虑到物理学中的惯性原理。

(3)五分法。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很好、好、中、差、很差,非常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很不喜欢。

人们之所以习惯用三分法或五分法,而不是用四分法或六分法,我认为很可能的一个原因是人们习惯于把自己定位在中间(中心)状态,然后把前后或左右加以区别。如果再细致一点,把左边的分为极左和左,把右边的分为极右和右,那就从三分法变成了五分法。

2。策略的多样性

策略总是多样的,这意味着你其实有很多个策略可以选择。“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只是一个策略,但不是唯一能够选择的策略。其他可选择的策略包括: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不犯人”;

“人不犯我,我要犯人;人若犯我,我不犯人”;

“人不犯我,我要犯人;人若犯我,我更要犯人”。

因此,共有4个策略供你选择。策略的数量取决于信息的数量和行动的数量,是两者的乘积。如果你会遇到N种情况,每种情况下可以有M种行为选择,那么,你可以选择的策略数量就是NM个。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策略(特别是那些严格劣策略)都被淘汰了,甚至只留下唯一的策略,如“见了老虎就跑”“见有人挥拳过来就躲开”等。这些策略甚至已经转化为一个人的本能反应。但是,一定不要忘记的是,你永远不可能别无选择,因为你至少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

一个人可以选择不行善,但一定不能选择去作孽;一个人可以选择不说真话,但一定不要去说假话。正如季羡林先生曾说:“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1)

3。策略的不可观察性

策略不同于行动,行动是具体的做法,策略是对行动的预想,因此,行动是可观察的,策略却是不可观察的。你可以看到对方怎么做,但是不一定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有人认为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推测他的策略,其实这并不准确。因为不同的策略也可能有相同的行动。

譬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不犯人”是两种不同的策略。当“人不犯我”时,我表现出“我不犯人”的行动,对方并不能明确判断出我具体策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还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不犯人”。因为这两种策略面对“人不犯我”时,都会做出“我不犯人”的行动选择。因此,根据一个人的行动来推测一个人的策略有可能是错的。

据说美国的一位脱口秀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问到一个小男孩:“如果你是一名机长,你驾驶的飞机在半空中忽然没有油了,你怎么办?”小男孩脱口而出:“我马上跳伞,离开飞机。”所有在场的成人听了后哄堂大笑。主持人本来也准备笑了,可是他忽然注意到小男孩眼中闪闪的泪光和悲悯,是的,是悲悯。接着他听到了震撼心灵的一句话:“我要去拿油回来!”这时,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应急预案四要素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危机管理、应急管理的理念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从策略的角度看,一个好的应急预案必须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完整又清晰的信息分类,不能有遗漏;

2。责任到人的明确规定,遇到情况不能没有负责人;

3。提前准备好详细又可行的行动方案,让大家提前知道该怎么应对;

4。时效性,让大家知道每一种行动的具体时间要求。

好的策略一定是建立在对于可见事实的洞察与不可见变数的预测之上。我们往往面临很多问题、很多事实、很多信息,但是对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何为关键联系的掌控,决定了能否精炼出有效的策略。我们需要对未来最有可能变化的元素以及影响变化的条件因素的趋向进行预测与模拟,预备是形成策略应变能力的基本心理要求。在百米赛跑竞技中,必须先有一个预备的动作要求,以实现枪响后的快速启动。当然,这也会导致抢跑事件频频发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