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再见时自驱力是你唯一能给孩子的行李(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现在最流行的“直升机式父母”,指的就是劳心劳力为孩子操持一切的家长,小到吃饭穿衣,大到上培训班、买学区房、挑选学校和填报志愿,甚至工作和结婚对象的选择,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算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美国斯坦福新生学院前院长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也曾事无巨细地帮助两个孩子积极规划,并且认为那是自己对孩子最好的安排。后来因为工作,她接触了数千名进入斯坦福的孩子,由此发现,这些在父母“清单”下长大的孩子,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

1。这些孩子认为,要是没有父母的“清单”,自己不可能成功,除非父母可以随时保护和纠正自己。

2。这些孩子活着,只是为了完成家长的既定目标,对其他事都漠不关心。

3。孩子认为他们的价值,只来自好成绩。

4。这些孩子无论是在大学里还是在进入职场后,都在等待一个清单,但这个清单并不存在,于是他们蒙了。没有指令,他们就不会主动做事,更不会去试错,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只会做被安排好、万无一失的事情。

朱莉说:“曾经我对待我的两个孩子,像对待盆栽一样,总想要小心地把他们修修剪剪,塑造成完美的人,把他们送进最受欢迎的大学。但是,当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几千个别人家的孩子后,我才意识到,我的两个孩子,他们不是盆栽,他们是野花,未知品种的野花,我的工作是提供成长的环境。”

当家长们以为在用经验帮孩子少走弯路的时候,他们的安排却剥夺了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能力——自驱力,也就是当孩子看到自己的行动能产生成果,从而建立起来的动力和信心。

而这才是伴随孩子一生,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都最有用的能力。

自驱力来自亲子关系

美国教育学家高尔德夫妇分享过一个故事——

高尔德的父亲是个数学老师,他曾教过两个学生。一个是他教过的最聪明的学生,然而这个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真正的好奇,几乎只是仗着自己的天分,而且,他也很少在意其他同学的进步。

另一个学生则是“典型的苦干者”。他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却表现出了学校所倡导的那些品质和美德,如好奇、勤奋、同情心、诚实等。

在传统评分体系下,这两个孩子一个拿到最高分,另一个拿到最低分。

但是几十年后,老高尔德偶然知道了这两个学生的状况。那个“天才学生”做过不少工作,不过都称不上真正的成功。那个“苦干学生”则成了知名的工程师,有着幸福的家庭。

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深受触动,一个孩子是否具有天赋的能力,这也许来自基因的馈赠,但是一个孩子能不能拥有良好的品格和完整的人格,才是我们要致力于亲子关系的原因。

对于后一个孩子来说,成功其实只是他人格完整、能够自我驱动之后的副产品。

当我们想清楚这一点,也就能看清亲子关系带来自驱力的本质——

在更亲密的关系和更平和的情绪里,孩子从家庭、外界环境中不断学习和探索,从父母身上得到正向的激励,总有一天,他会做好准备,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他也知道父母将支持和尊重他的选择。

蒙台梭利早就提醒过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童终将长大,这种爱终将消失。到那时,谁还会像现在这个儿童那样爱我们呢?”

而我也想告诉大家,把时间、力气都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那就是好的亲子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这一代家长才有可能得到从未有过的东西:

当孩子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之后,联系我们之间的纽带,不再是生存依附,不再是血缘关系,不再是责任和恩义,而是家人之间真正的彼此欣赏和尊重。

因为这个信念,我把亲子关系金字塔模型带回到我的育儿生活中,用接下来这一本书的篇幅展现给大家看,希望能给你的育儿生活一点启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