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记 痴人的执着与救赎揭秘贾宝玉的结局真相02(第5页)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
“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是在说人生本来虚幻,因此自己是谁、从哪里来都不重要。每个人都是红尘过客,暂时来这里歇脚而已。柳湘莲从中意识到自己曾经对世事是如何沉浸执着,对烦恼是如何无法割舍,因此“冷然如寒冰侵骨”,终于开悟,随道士离去了。整个过程与甄士隐非常相似。
贾宝玉真正的归宿,和甄士隐和柳湘莲一样,应该也是自己内心的开悟。在经历了世间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人心的险恶、家族的崩塌、爱情的绝望、亲人的死亡、信念的毁灭,如此等等之后,贾宝玉彻底参悟出红尘的虚幻,从而获得了真正的解脱。
宝玉就这样随着跛足道人去了……
十一、大结局:回归仙界、神绛重聚
宝玉就这样随着跛足道人去了……回归仙界,归位神瑛侍者。
贾宝玉的最终结局,在全书第一回已经揭示。其实我们只要细心分析第一回,就能看出最后一回的大致内容。
按照《红楼梦》第一回的设定,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本是天界的神仙。神瑛侍者下凡是为了“造历幻缘”,而绛珠仙子为了报答神瑛侍者前世的灌溉之情,也要跟随神瑛侍者下凡,把一生的眼泪偿还给他: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既然是“造历幻缘”,那么当一切虚幻结束以后,将会有什么情节呢?
很显然,神瑛侍者“造历幻缘”一定是有去有还的。神瑛侍者(贾宝玉)在人间“造历幻缘”结束之后,必将返回仙界。同样,绛珠仙子(林黛玉、薛宝钗)在还泪的历程结束之后,也将返回仙界。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将在天界重聚。
因此,贾宝玉的最终结局就是——回归仙界,与绛珠仙子重聚。
从人间的角度,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固然是彻彻底底的悲剧,但是从仙界的角度,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三世情缘却是团圆结局。
第一回里二仙师曾道出十六字真言形容人间红尘——“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脂砚斋在这里注解说:“四句乃一部之总纲。”看来,“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就是《红楼梦》的大结局。
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既然是“万境归空”,就说明在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相继离开人世后,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会离开这个虚幻的人间,回归仙界。对他们而言,仙界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除了第一回外,《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还有很多细节预示了贾宝玉死后回归天界。让我们看看其中有代表性的例子吧。
1.《邯郸记》的《仙缘》
神瑛侍者最终回归天界的一个重要佐证,是元春点戏中的伏笔。在第十八回元春点戏这个情节里,元春点的第三部戏是《邯郸梦》的《仙缘》,而脂砚斋称其为暗伏《红楼梦》全书四个“大过节、大关键”之一。
第三出《仙缘》(脂砚斋批语:《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邯郸记》讲的是吕洞宾用磁枕带卢生入梦,让卢生经历了一场虚幻的人生(娶贤妻、中状元、立大功、做大官、被陷害、被流放、官复原职、大富大贵、年老死去),卢生黄粱梦醒后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到蓬莱仙境,接替何仙姑在天庭扫花。
元春点的《仙缘》,又称《合仙》,是《邯郸梦》的最后一出戏,也是一出仙戏:吕洞宾将看破红尘的卢生带到蓬莱仙境,拜见八仙,八仙调侃卢生梦中的一生经历,让卢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间的虚幻,最后卢生欣然接受在仙境扫花的差事。
既然《邯郸记》的《仙缘》暗伏《红楼梦》的重要情节,这说明仙界的情节在《红楼梦》的结尾是不可或缺的。这再次佐证了贾宝玉回归仙界、归位神瑛侍者的结局。
《邯郸梦》中的卢生在经历黄粱一梦后大彻大悟,这也预示着,最后令贾宝玉回归仙界的,并不是他的简单死亡,而是贾宝玉最终看破红尘、大彻大悟。
2.扫花仙女与《赏花时》
在《邯郸梦》里,卢生最后接替何仙姑在蓬莱仙境扫花,因此扫花就是升仙的象征。知道了这一点,当看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黛玉和宝玉扫花时,就会知道这是对黛玉和宝玉最终回归仙界的重要暗示:
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脂砚斋:写出扫花仙女)。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脂砚斋:好名色!新奇!葬花亭里埋花人),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脂砚斋:宁使香魂随土化),岂不干净。”
描述宝玉和黛玉一同扫花,再次暗示了二人与卢生的相似性。脂砚斋批语“写出扫花仙女”,也道破其中玄机。可见,宝玉和黛玉最终回归仙位,将是《红楼梦》的必然结局。
更有趣的是,《邯郸梦》中何仙姑在仙境扫花时,唱了一首《赏花时》: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而这首《赏花时》在《红楼梦》中竟然也出现了!似乎曹雪芹生怕读者不知道他在借用“扫花”这个细节来暗示宝玉升仙的结局。
《赏花时》是在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聚会上被唱出来的。宝钗当时在占花名时抽到了牡丹的花牌,之后让芳官唱个曲子,芳官就唱了这支《赏花时》。《红楼梦》在这里还罕见地引用了《赏花时》的整段唱词:
第二十三回黛玉和宝玉扫花,与第六十三回宝钗在宝玉寿辰点《赏花时》,前后呼应,且都与宝玉有关系。前者预示黛玉和宝玉的升仙,后者预示了宝钗和宝玉的升仙。
根据前文的分析,黛玉和宝钗都是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先是化身黛玉,黛玉死后又魂附宝钗,最后宝钗和宝玉也相继离开人间,归位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这就是为什么在象征着升仙的“扫花”和《赏花时》片段中,宝玉、黛玉、宝钗三人都会出现。曹雪芹的行文可谓滴水不漏。
3.怡红院的碧桃花——仙界的象征
宝玉的居所是怡红院,而怡红院里长的“碧桃花”,也是宝玉将来升仙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