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江南线索迷雾渐拨开(第2页)
而“鼎纹”,正是紫宸卫调动物资时用的身份印信。
线索串上了。
裴阙手里握着前朝残余力量,打着救灾旗号敛财,再用这笔钱养私兵、控商路、买通官员。他的洁癖、他的龙涎香、他书房挂着的“难得糊涂”……全都是伪装。真正让他坐稳首辅位置的,是这套看不见的体系。
齐云深合上书,走出藏书阁。
夜风有点凉,他紧了紧外衫。刚走到偏斋门口,看见赵小娥站在那儿,手里端着一碗热汤。
“齐公子,赵掌柜熬的八珍羹,说是补神的。”
齐云深接过碗,闻到一股熟悉的香气。赵福生每年冬至都施粥,这汤里加了山药、莲子、红枣,喝完身子会暖起来。
他喝了一口,放下碗:“帮我件事。”
“您说。”
“明天早上,去趟城南驿馆,找一个穿灰布短褂、提竹篮的人。给他这个。”他递过去一块铜牌,“就说‘春鲙熟了’。”
赵小娥点头走了。
齐云深回到屋里,点亮油灯,把江南账册和残信摆在一起。他又取出量天尺,用铅粉笔在纸上画出几条线:一条连着清河县春税,一条连着松江黑舱船,第三条指向紫宸卫旧部。
三条线最终汇在一个点上——裴阙。
他还缺一样东西。
能证明裴阙亲自签发命令的证据。
只要有那一份文件,就能让周大人在都察院当场发难。
他正想着,窗外传来轻微响动。
不是脚步声,是布料擦过窗棂的声音。
齐云深不动声色,慢慢把手伸向书箱夹层,摸到了量天尺的开关。
外面静了几息。
接着,一片叶子被风吹进来,落在桌角。
他抬头看去,月光照在屋檐上,什么也没有。
但他知道,有人来过。
而且,不是书院的学生。
第二天一早,齐云深去明伦堂听讲。
路上遇到几个同窗,都主动打招呼。自从他在策论考试拿了甲等第二,这些人态度变了。王豪也没再闹事,听说最近总往东园跑。
他走进讲堂,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
夫子还没来,学生们低声议论着最近的粮价上涨。有人说是因为南边雨水多,也有人说是有商贾囤货。
齐云深听着,忽然笑了。
原来生意是皮,兵马是骨。
裴阙不怕科举出人才,他怕的是有人看清他的生意。
他低头翻开随身带的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三个字:
“等火候。”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书生:考古奇才玩转科举